而此刻的辽东,却是另一番景象……
此时的辽东太守名为公孙恭,当然这只是汉庭的称呼,公孙家自己更愿意别人称一声辽东王。
不过到了公孙恭这一代,这辽东王的名头已然是有些名不副实了……
公孙家原本也算是大族,祖上本是西汉丞相公孙弘,公孙家更是袭爵平津侯。
公孙度也算争气,董卓入京之后,凭借着同乡徐荣的关系,公孙度谋得了辽东太守一职,不但避免了随董卓覆灭的下场,还为自己谋得了一块根基之地——辽东!
占据了辽东之后,公孙度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借着天下诸侯讨董的时候,公孙度在辽东严刑峻法,杀得治下百姓与邦国瑟瑟发抖。
夫馀国王尉仇台更是主动成为辽东的附属,而高句丽则是在与公孙度一战之后彻底成了辽东的附庸,随后公孙度更是西征乌桓,威震海外!
自此,辽东一带彻底没有的第二个声音,而公孙度也顺势自封了辽东侯,并将辽东分为辽西与中辽二郡,各设太守,辽东之地至此沦为了公孙家的独立王国……
怎么说呢,至少故事到了这里,公孙度没给祖上那位公孙弘丢人。
而在公孙度死后,其子公孙康也是个人物,甚至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较之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
用一个词来概括公孙康对辽东的统治来说的话,那就是“恃远不服”,是的,公孙康在位主政期间,一共主张过两次军事行动,全都是针对外族的。
第一次是建安十四年,公孙康出军进攻高句丽,攻破其都城,焚烧邑落。
而第二次则是韩濊,不过这一次,公孙康并未亲征,而是将屯有县以南的荒地划分为带方郡(朝鲜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并遣孙模、张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讨伐韩濊,安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虽然历史上对公孙家的评价偏向于负面,多称其残暴不仁,但对于汉人来说,至少在其数代治下,三韩之地的叛乱是历史上影响最低的时代。
想想后世关于两个民族间的战争:汉朝3次,西晋1次,南北朝时前燕2次,后赵1次,北魏2次,东魏1次;隋朝杨广4次大规模进攻;唐朝4次,五代十国也有征伐,辽金各1次,元朝2次,后金在皇太极时征伐1次。
似乎只有明朝没去打高丽,不过么……
当时的高丽自认与元朝是“甥舅”关系,在朱元璋覆灭了元朝之后,主动过来开打了……
啊,话题有点偏,说回公孙家。
公孙康在建安十四年去世之后,由于两个儿子年纪太小,便由公孙恭被推举为新的辽东侯,不过比起其父兄二人,这位公孙康就算是说上一句守城之君都有些抬举……
一如现在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