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几十万辅兵的归宿,几十万个稳固的家庭

十一月初七,天微寒有小雪。

京师里的杨一笑在准备课本,并且专门招回了在外参与建镇的孩子们。

与此同时,贫寒士子方文山一路北上,虽跋涉艰难,但意志坚决。

当日傍晚,行至县城,但却绕城门而不入,顺着管道继续向北,当地县令亲自出城相送,于微微风雪之中端上一碗酒。

县令谓之曰:“方士子,喝了这碗家乡酒吧,饮下之后,暖暖身子,本官代替沿海县一万两千父老乡亲,预祝你成功到达咱们大唐的京师燕京,与诸多士子相聚,得陛下倾囊相授,祝愿你一路顺风,莫忘贫寒读书之志向,我大唐陛下,不亏待有才学之人……”

初冬寒风夹杂雪花,方文山接过酒碗一饮而尽,随即双膝跪地,拜别生他养他的故土,意气风发之际,不禁又想起大唐皇帝杨一笑早年的一首劝学诗。

于是,在县令等人的遥遥相送目光中,这位贫寒士子略显单薄的身躯再次上路,风雪之中传来他放声朗诵的豪迈声音……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天高海阔,怒浪难阻鱼鸟巡游。”

“我朝洪武大帝曾言,学子当不畏贫寒困苦,锐意进取,继往开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风声呼呼,压不住青年士子的高声吟诵……

当地县令忍不住有感而发,竟在风雪之中挥毫泼墨,于是,一幅‘贫寒士子北上燕京图”很快跃然纸上。

并且县令趁着心潮澎湃的劲头,跪地向北方行礼之后开始在画上题字,用的赫然便是杨一笑的劝学诗,瞬间将这一幕相送的场景拔高。

……

十一月十二日,大雪积满原野,贫寒士子方文山艰难跋涉,沿途遇上了另一个北上的举子,于是结伴而行,相互砥砺鼓劲。

这五天时间,他行走两百余里,纯粹靠着双脚在硬撑,离家时妻子缝制的新鞋子已经破了洞。

另一个士子的状况也不好,脚指头已经有微微冻伤的迹象,但是意志却丝毫没有衰退,每天仍在坚持着向北方跋涉。

去北方,去燕京,那里是大唐的国都,那里有陛下在等候,天下寒门穷苦士子,几辈子只有这次机会,能成为天子门生,可以授陛下教导三个月。

他们两人携手前行,相互搀扶共渡难关,至傍晚天色微微变黑时,行到了一处小小的军马驿站。

他们站在风雪之中眺望,看到那驿站正在冒着炊烟,门前旗杆上飘着一面旗子,上面赫然写着‘恩科举子可投宿’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