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直都是我国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如果没有人祸的话。
实际上,有郑国渠在,一般的天灾并不能奈何关中大地。
《史记》评价郑国渠:“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约一百一十万亩),收皆亩一钟(约一百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而倒霉的是,关中的人祸就是接连不断。
郑国渠已经至少连续五十年没有人进行过像样的疏通和修缮工作了。
而有记载的上一次大规模检修,是在西汉建平四年。
朝廷任命光禄大夫息夫躬“持节领护三辅都水”。
其职责是巡视督察性质,不参与具体管理,渠道的管护营运由地方官吏兼理。
建平四年,那时候汉哀帝快寄了,没几年就是王莽篡汉。
之后便没有大修郑国渠的记载,也怪不得人家现在会罢工。
整个关中也就弘农郡一带还算民户丰实,算是这里最后的门面。
据刘禅所知,今年关中很可能大旱,毕竟整个四月份,都没有下一场雨。
许多地方的禾苗都出现了干涸的现象,农民们拼命的人力挑水灌溉,然而收效甚微。
若是半个月内不下雨,七八成的粟米麦苗就要旱死。
许多经验丰富的人已经有此预料,关中大饥荒,就要来了。
岁大饥,人相SHI的恐怖记忆涌现眼前,令人不寒而栗。
一些地方的百姓开始逃亡,郭淮以及魏国各地太守傅干、杨阜等人派兵镇压,然并不能阻止混乱。
向朝廷请求赈灾的公文陆续上报,请求调拨粮食赈灾,而这时,汉军又来进攻。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边要疏散流民往关东逃荒,另一边还要请更多的援军入关中。
这简直是后勤的噩梦,而这还不是他们所要面临的全部难题。
陈仓守军六千余人,而从西边和南边围过来的汉军有近六万之众。
可谓是团团包围,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