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后事(三)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4818 字 2个月前

“丞相,我说过,他们服不服我并不重要,我关心的是,他们服不服天子?”

“再说了,现在军中,魏文长是最合适领军平定上党的人,我为什么不让他去?”

丞相神色有些凝重起来:

“你这是在赌,拿上党和魏文长的忠心在赌。赌赢了,魏文长能听从你的一次军令,就能听第二次。”

“若是赌输了,魏文长就算打下了上党,他要真咽不下这口气,拒不听令,甚至转而投敌,你怎么办?”

冯君侯耸耸肩:

“我相信丞相。”

魏文长虽“善养士卒”,但从丞相入驻汉中的那一刻起,他手中的所有兵力,就都已经被收入了丞相府中。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多少士卒愿意不管不顾地跟着他自立乃至投敌,还是个未知数。

要不然,在原历史上也不至于被王平在阵前骂几句之后,手底下的军士就四处逃散。

所以冯君侯才如此淡定地说出一句“我相信丞相”。

只听得冯君侯继续语气平静地说道:

“上党之地,我往之不易,而敌往之更难,既然魏文长能打下来,我也能打下来。”

上党与邺城之间的白陉等通道,处于太行山脉的群山中,走是能走,但崎岖难行。

当年曹操亲领大军,由白陉进军,攻打袁绍余部时。

曾写下“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诗句,可见道路之险。

所以想要从邺城大规模支援上党,谈何容易?

魏贼能从邺城支援一万,冯君侯就能从河东并州等地调兵两万。

为什么长平之战的后期赵王要急于求战,让赵括替换廉颇,不就是在长平与秦国相持太久,粮草不继?

赵国国力本就不如秦国,两国在长平一带决战,秦国调动兵力与运输粮草的成本,低于赵国。

最后赵国就是被生生耗得不得不想办法早点结束这场战役。

现在的大汉,动员能力与运输能力,远非魏国所能相比。

更别说现在的魏国有没有能力和胆量再来一场大决战都是个疑问。

就算是它有能力和那个勇气,谁能保证,冯君侯不能给魏国复制一场长平之战?

再说了,魏国真要死保上党的话,那洛阳呢?河内呢?

根据糜照和他送出来的那个天女的情报,很容易推断出,司马懿与许都的魏国朝廷极有可能已经是貌合神离。

魏国要死保上党的话,司马懿听不听调还是一回事。

就算是听调,魏国朝廷放不放心司马懿领兵去河北邺城,那就更是一回事。

毕竟邺城可是魏国最早的国都,算是魏国成立后,被看作是根基之地。

就算魏国上下齐心协力,大汉可以从并州河东四面出击,魏国敢进入平地与大汉相争么?

听到冯君侯的回答,丞相沉默地看着遥远的东方,良久才缓缓地说道:

“既然你有了想法,那放手去做就是。”

现在的大汉,已经不是仅拘于一州之地的大汉,已经不是只能小心翼翼不能出一丝一毫差错的大汉。

如果说,一些不可避免的差错,能让冯永等人更快地成长起来,丞相认为那就是值得的。

倒是冯君侯,听到丞相的话,手上不禁顿了顿:

“丞相不怪我?”

丞相的目光渐渐眯了起来,声音有些缥缈:

“我老了,你们也已经长大了,吾在汉中时,常闻学堂出来的学生对老一辈言:时代变了。”

丞相伸出干枯的手指,指向远方:“以后,是属于你们的时代。”

他如喃喃自语,又如在叮嘱:

“吾只希望,你们能开创一个真正的大汉盛世。”

“灭贼平乱,还天下清晏,保百姓安宁,令子孙后代不复战乱之苦,复汉家威信,际天接地,无所不及……”

丞相眼中闪着希冀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汉室三兴的那一天。

说着说着,丞相的声音却是越来越低,最后变得低不可闻。

手中的望远镜再也握不住,悄然滑落到地上。

“咣当!”

望远镜的镜片碎了一地,冯君侯的心,也跟着碎了一地。

“丞相!”

冯永半跪在丞相面前,悲呼一声,眼泪再也忍不住汹涌而出。

守在城墙上的将士,不论远近,皆是手持兵器,单膝跪下,垂泪不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关将军高吭而清亮的声音在长安上空响起……

丞相病卒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军,将士上下莫不痛哭流涕。

按丞相生前所嘱,以征西将军冯永暂统关中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