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策,也是国情。
卡车一车车的拉着砂石,不少沿途村子的人,也推着小推车拿着铁锹过来帮忙。
以前拓宽路面,沿途的村子都会出壮劳动力,都属于义务劳动。现在不行了,人越来越现实了,义务劳动肯定行不通了。
下了车,董辉赶忙小跑着跑了过来,灰头土脸的。
“老板,你咋来了?”
宁杰看着董辉的样子,笑着问道:“好家伙,我让你来是指挥工作的,你这咋还自己上手了?”
董辉不好意思的说道:“那啥,我这不寻思寻思,自己得知道这些玩意儿是咋整的么。”
“现在机器一天干多少活我有数,但是人一天能干多少没数。这么多人,肯定有磨洋工的,咱倒是不差那些钱,但是,工期方面肯定不能拖。”
“从临市到白云县一共几百里山路,能用最短时间干完干好,成本上也能省不少。”
宁杰和六子对视了一眼,俩人会心的笑了。
六子最开始还不理解,宁杰手底下能人不少,工程方面董辉就是个门外汉,为啥宁杰非要找董辉这个不显山露水的人过来干这个。
现在他是明白了。
董辉不懂这个,但是,不代表董辉不愿意去懂这个。人不怕没能耐,就怕没能耐还不弓下腰去学。
人这一辈子有无数次机会,董辉这种机会,别人一辈子甚至两三辈子都碰不到一次。
这种机会,抓住一次,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向上攀登的日子很苦,很累,但是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那就得吃得住这份苦,受的住这份累。
有人碌碌一生,也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有人啊,一次机会就够了。
董辉,是个很善于抓住机会,也是一个,不放弃任何机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