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给你的承诺是非常严,非常多,非常重的,往往事后他都难以兑现。
如果他已经对天起誓了,就说明这个人非常着急,他已经找不到任何办法了,只有来找你了。
我告诉你们,在你面前说话说的越好听的人,往往是根本上不能做到他嘴里所说的事情的,
像这种人,你必须就必须认清他,他就是我所说的伪君子。
你和一个人来往,你不要看他说什么,你要看他做什么。
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坏人,他都喜欢说自己是好人。
因为一个坏人他如果想达到他的目的,他就要把他的缺点隐藏起来,
把他的长处放大,才能取得你的信任。
如果一个人身上有长处,也有缺点,就说明这个人比较真实,你就可以先试探着和他聊一聊。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看连环画,看到很多历史故事上面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
但是当你成人之后,你就会知道这个社会上不仅仅只有这两种人,还有大量的灰色地带,存在着非常多的人。
你如果想摸透人性,想成功,你就必须在那个灰色地带开展你的业务,进行你的项目。
为什么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创业之后他都会输的非常惨?
因为很多人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当他们面前摆着小道德和大利益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的是小道德,所以他们失败了。
你如果喜欢看杂志,你就会知道有些杂志上曾经爆料过很多名人的丑事。
你看那个丑国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就是有很多黑料。
有很多人说他是发明家,实际上大部分发明都是他花钱买来的,并不是他在实验室里发明的。
你如果在某音上看过视频,你就会知道爱迪生和那个天才科学家特斯拉,有非常多的纠葛。
就是因为他把特斯拉发明的很多技术给盗取了,特斯拉对他非常不满,然后爱迪生又通过手段打压特斯拉。
他一个人霸占了特斯拉的所有发明创造,然后他把这些发明创造变现之后,他就成了富翁。
所以爱迪生的一个真正身份,他是一个商人。
而且在真实历史上,爱迪生是被几百个人起诉过的,可以说他每天都有1到2个官司,爱迪生的名声是非常臭的,知不知道?
但是我们在教科书上学到的,都是爱迪生的正面的形象,教科书上把爱迪生那些卑鄙龌龊的事情,都删掉了。
我告诉你,在这个社会上做生意的老板,他根本不会告诉你他的第一桶金,是通过什么手段弄来的。
为什么有很多人,他们都不会跟别人说他从哪里赚的第一桶金呢?
就是因为大部分人赚的第一桶金,都是非常肮脏的,也就是现在流行话说的原罪。
如果喜欢看杂志,应该看到过一句话:我们被嫉妒的时候,首先是被我们身边的人嫉妒。
因为身边人,他是见不得我们好的。
如果我们发现了2000km外的一个人,他是个大老板,他很会赚钱。
我们如果了解了这个老板的事迹,我们就不会咒骂他,我们只会羡慕他或者崇拜他。
但是我们对身边的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人生巅峰,我们对这种人就会生出嫉妒心,甚至仇恨心。
这就是一部分人他们痛苦的根源。
他们痛恨自己也爬不上去,身边的人已经远远跑在自己前面,所以他们有万分的痛苦。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吧。
是去年发生的,有一个网红,他通过直播赚了几百万。
这个网红他就非常没有脑子,他就经常在朋友圈炫富,炫他的金表、炫他的金链子、炫他的豪车。
小主,
结果他同村的两个发小非常嫉妒,就找了一个理由把这个网红骗出来,然后在树林里面沙掉了。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嫉妒心,达到一定程度,他必然会做出很恶毒很恶毒的事,而且这些恶毒的事,比你想象的都要可怕。
而那些嫉妒者,他们在那个时候,可以把人类所有的美好的感情,都践踏在脚下。
他只会在心里说,我不能拥有的,你也不能拥有,你比我过得好,你就是犯罪。
我告诉你们,这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虚假的,只有你父母对你是真的。
在这个社会上你升官了也好,发财了也好,别人嘴上说的好话,实际上他背后都拿着一把刀子。
你如果防备了单位里的同事,但是你在家里的时候,有可能被你的亲戚,有可能被你的伴侣捅一刀,
敌人很好对付,但是来自身边的暗箭就无法防备。
我告诉你们,人性这个东西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它凶狠到一个程度,就连你自己都对付不了。
你看每个朝代开国之后,为什么开国君主都要对功臣进行杀戮?
就是因为他们情愿杀错人,都不会情愿相信错人。
当人性中的恶和最高的权力,结合起来的时候,它会释放出巨大的恶的能量,能够摧毁非常多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比你差很多,你会产生一种怜悯的心理,你会希望他好起来。
这是因为这个时候他比你地位低,不如你,你就有一种优越感,是这种优越感滋生出一种善良的东西。
但是别人远远领先跑在你的前面,你心中的那种优越感的善良就消失了。
你的心中只有恶毒,这个时候你人性中的阴暗面的面积就会最大。
你如果以后遇到了高兴的事,你不要敲着锣,打起鼓跟每个人都说。
别人听了你的喜事,人家不会高兴,人家只会在肚里面泛酸水。
而且你遇到了不如意的事,也不要去跟别人说。
因为你的那点破事,没有人会可怜你,你说出去了,你就和那个祥林嫂一样,只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料。
Q国的小世界就是这样残酷,这样冷漠,难道有人还没有看清吗?
(a)出自中国的道家典籍《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