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逐鹿河北,乱世开启

汉末潜龙 星衍九州 1176 字 3小时前

延汉二年,九月

大汉丞相、大司马、骠骑将军陈宪发布檄文:

“何进之昏,倾覆社稷;恶稔既盈,天歼厥命。今妖竖袁绍、王匡,凶慝无赖,敢凭宠灵,肆其狂暴。窃据神器,毒流海内,敷宣诡辞,以为妖惑。是以四海嚣然,波荡幅裂,百姓皇皇,不知所归。群公卿士,咸怀愤叹,皆欲奋戈扬剑,以致义师。”

这篇檄文乃是宋武帝刘裕讨伐桓温时所写,当年此檄文一出,东晋震动,宋武帝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之势,令人叹为观止。而如今,陈宪将檄文中的关键人物换成了何进和袁绍,以此来声讨他们的罪行。

当这篇檄文流传到袁绍和王匡手中时,袁本初气得暴跳如雷,直接拿起剑砍向桌子,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王匡则惊恐万分,他知道这意味着一场腥风血雨即将来临。

九月初一,风云变幻

九月初一,陈宪率军占据孟津。孟津,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陈宪选择在此地驻军,显然是为了占据地利,同时威慑王匡的河内军。王匡此时匆忙集结了四万人马,试图西进而来,试图在陈宪的势力范围之内占据一席之地。然而,陈宪早已料到王匡的意图,他命令陈到攻占温县,切断王匡的退路。

当陈到得知王匡已经到达济水时,他毫不犹豫地率领武卫军趁其渡河之际发动袭击。陈宪更是派遣典韦、许褚率亲卫作为此战的先锋。典韦和许褚,当世不可多得的猛将,自陈宪东归青州后,二人主要负责陈宪的护卫工作。今日难得有如此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岂会放过?二人领了军令,毫不停留,立刻点起一千骑兵,火速赶赴前军。

河上风云,一触即发

此时,王匡的前军刚刚渡河完毕,尚未站稳脚跟。突然间,箭雨如暴雨般袭来,河内军的中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许褚手持一柄大刀,如同天神下凡,冲杀而来。河内军的校尉李贲还未来得及反应,便被许褚一刀斩于马下。随后,许褚毫不停留,继续冲杀,河内军瞬间溃不成军,纷纷撤退。

与此同时,陈宪已经与后军高顺率领的五万中军汇合。高顺,陈宪麾下的名将,以“陷阵营”闻名天下。此时,还有一万骑兵正从平城赶来,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王匡的四万兵马在陈宪的七万大军面前,瞬间被击溃。陈宪手持三尖两刃刀,亲自冲入敌阵。河内军的宿将郑焕见状,立刻拍马向陈宪杀去。郑焕从军多年,一手刀法打遍河内诸将,深得王匡信任,其子更是宿卫在王匡身侧。然而,陈宪又岂是易与之辈?

“一力破万法”,郑焕刚提刀砍来,陈宪举刀一挡,随即一挑,凭借自身气力直接拨开郑焕的刀锋。随后,陈宪提起刀尖,一记凌厉的刺击,紧接着一记横扫。郑焕瞬间被斩于马下!

郑焕作为“河内军”的先锋大将,他的死让“河内军”顿时军心大乱。王匡本人所领的部曲也被许褚和典韦围困,形势岌岌可危。高顺看准时机,带着“陷阵营”冲杀进来。

“陷阵营”的建营宗旨是“陷阵之志,有死无生”。这八百人无一不是军中好手,散为游龙,聚合之后就是一支“钢铁怪兽”。此番更是换装了新的精甲,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高顺一声令下,“陷阵营”如同钢铁洪流般冲入敌阵。八百精锐,身披新制的精甲,刀枪不入。他们在战场上散开,如同游龙一般灵活,又能在瞬间聚合,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河内军的阵线在“陷阵营”的冲击下,瞬间崩塌。

王匡见先锋大将郑焕被斩,军心已乱,心中惊恐万分。他本就不是沙场悍将,面对陈宪的强势进攻,顿时手足无措。此时,许褚和典韦率领的亲卫军如同两把利刃,直插河内军的心脏。典韦手持一双铁戟,势大力沉,每挥一戟,便有数名敌军倒下。许褚则手持大刀,刀法凌厉,所向披靡,河内军的抵抗在他面前如同纸糊一般。

高顺率领的“陷阵营”更是如同死神的镰刀,所到之处,无人能挡。八百精锐,身披新制的精甲,刀枪不入。他们在战场上散开,如同游龙一般灵活,又能在瞬间聚合,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河内军的阵线在“陷阵营”的冲击下,瞬间崩塌。

王匡见大势已去,心中惊恐万分,他拨转马头,试图向后方撤退。然而,陈宪早已料到他的意图,亲率中军截断了王匡的退路。陈宪手持三尖两刃刀,策马冲入敌阵,如同一柄锋利的长剑,直刺河内军的心脏。

王匡的亲卫试图阻挡陈宪,然而在陈宪的刀下,他们如同草芥一般,纷纷倒下。陈宪的刀法凌厉无比,每一刀都带着无尽的杀气。他的亲卫典韦和许褚紧随其后,如同两尊战神,无人能挡。河内军的阵线在他们的冲击下,瞬间崩溃,士兵们四散奔逃,战场上一片混乱。

王匡见亲卫被杀,心中惊恐,试图夺路而逃。然而,典韦和许褚早已将他围住,王匡的马匹被许褚一刀斩断马腿,王匡从马上跌落。典韦大步上前,一把将王匡提了起来,如同提小鸡一般,王匡惊恐万分,却已无力反抗。

陈宪见王匡被擒,心中大定。他高举三尖两刃刀,高声喝道:“河内军听令,放下武器,饶尔等不死!”士兵们见主帅被擒,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陈宪的军队迅速将投降的河内军包围,战场上的杀戮终于停止。

陈宪下令将王匡押回大营,同时命人清理战场,收编降军。此战,陈宪以七万之众,大破王匡四万精锐,俘虏王匡,斩杀河内军先锋大将郑焕,河内军几乎全军覆没。陈宪的威名,也因此战而传遍天下。

战后,陈宪在大营中审问王匡。王匡跪在地上,满面羞愧,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能力。陈宪冷冷地看着他,问道:“王匡,你可知罪?”王匡抬起头,眼中满是绝望:“陈将军,我知罪。只是,我只是被迫行事,希望你能饶我一命。”陈宪冷笑一声:“被迫行事?你可知你所作所为,给河内百姓带来了多少灾难?今日之事,便是天道酬勤,恶有恶报!”

陈宪最终决定将王匡押送至洛阳,听候朝廷发落。同时,他将收编的河内军进行整编,选拔其中的精锐充实自己的军队。此战之后,陈宪的势力进一步扩大,他的威名也如同雷鸣一般,再次传遍了整个大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