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崔暹可能已经忘了,两年前如果不是陈元康据理力争,他早就被高澄当成引发侯景叛乱的替罪羊给砍了。
高澄最后还是没能忍住诱惑,接受了齐王称号,对陈元康也开始有些疏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料就在高氏集团欢欣鼓舞的时候,颍川前线突然传来噩耗,慕容绍宗和刘丰生双双阵亡,主帅高岳一筹莫展,前线军心动荡,局面眼看就要控制不住了。
高澄之前得到的战报都是各种进展顺利,很快就能把长社打下来,没想到突然出现这么大的反转,他猝不及防,有点儿懵圈。
高岳、慕容绍宗和刘丰生差不多是高氏集团里战斗力最高的几个了,没想到碰到王思政之后,直接赔进去两个。尤其是慕容绍宗,那可是高欢雪藏了多年的王牌,在对付侯景的时候也的确很给力,没想到是张体验卡,用了一次就没了。
这个王思政到底是哪路神仙,咋就这么难对付?
而且现在我这边能打的人都派过去了,现在还能有谁可以用?
这时高澄手下那帮心腹也都没电了,一个个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只有陈元康还保持着镇定。他对高澄道:“咱们虽然损失了两位大将,但这其实就是个意外而已,改变不了大局,大将军千万不要要乱了方寸。咱们只要再坚持一下,肯定能拿下颍川。”
高澄半信半疑:“一天之内折了两员主将,你说没事?高岳自己都没信心了,你说马上就能赢?你比他还清楚战况?”
陈元康点点头:“是的。而且在我看来,眼前就是大将军立威定业的最好时机。只要拿下王思政,收复河南,您就有足够的资本来考虑后面的事情了。”
高澄吓一跳:“啥?你让我亲自上阵?我可从来没打过仗,而且王思政那么猛,连我爹都搞不定,我过去不是白给么?”
陈元康道:“这个不用担心,据我推算,王思政现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早就是强弩之末了,只是别人看不出来而已。只要您亲自出马,肯定能一战成功。”
高澄还有点儿不放心:“推算不行,要不你先去前线确认一下情况再说?”
陈元康也没有推辞,当即飞马奔赴颍川,调查了一圈之后,回来对高澄道:“没问题,肯定能打下来。”
陈元康的战略能力是高欢亲自认证过的,高澄也是天纵英才之人,紧要关头应该听谁的建议他心里也很清楚。他不再犹豫,把剩下的部队都调了过来,凑齐了十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颍川。
前线的东魏士兵见大将军亲自出征,低迷已久的士气终于再次高涨。
当下正是阴历五月时节,洧水的水势比上个月更大,原来拦河的堤坝很多天没人维护,都快被冲垮了。高澄下令继续加固加高堤坝,自己则亲自站在边上监工。东魏的作战部队趁着水势,又开始日夜不停地攻城。
可怜西魏守军刚喘息了没几天,又得强打精神应对新的进攻。由于长时间缺盐,士兵们遍身浮肿,疲惫不堪,都是靠着意志力强撑着在守城。但饶是如此艰苦,他们依旧誓死追随王思政,没有一个投降的。
可惜人虽然撑得住,城墙却撑不住了。长社城的城墙由于长时间被水浸泡,出现了松动坍塌现象,最后终于在一次强风天气里,西北方向的城墙被彻底冲垮,巨浪瞬间涌入城中,把各种建筑冲得七零八落。王思政见城内已经没有立足的地方,只好带着残兵退守到土山上,准备迎接东魏的最后一击。
东魏的战船蜂拥而上,把土山围得严严实实。
土山上没有任何隐蔽的地方,只要高澄一挥手,山上的所有人瞬间就会被乱箭射成刺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