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淮南草木盛 5

兴亡云烟事 木石立方 1067 字 3个月前

于老汉“哦”了一声,却转头对于适道:“我平日里教训你,莫要在外人面前炫耀本领,你如何忘了?你既犯了过,少不得一顿责罚。”

于适垂首道:“是,儿子知过了,再不敢了。”

秦玉道:“老丈错怪令郎了。我等是在路上见这三只雁被人射落,”说着挥挥手,军士将三只雁奉上。“又见令郎来寻雁,才知是他所射。令郎并未在我等面前炫耀射术,请老丈莫要责罚了罢。”

于老汉道:“老汉家事,将军莫要管了。犬子过错,自有我父子分说,也不劳将军过问了。”

秦玉笑道:“老丈家事,我原不该过问的,只是我见令郎射得一手好箭,不愿他埋没在这山野之间,想要他随我从军,是以特来与老丈相商。请老丈以令郎前程为念,勿要推辞才是。”

于老汉道:“将军是郑人?”

秦玉道:“我是郑人,我等也是郑国军马。”

于老汉道:“我等却是楚人,如何能从郑国之军?纵是小儿随将军从了军,日后若是郑、楚两国开战,将军也要疑心小儿做了楚国细作,岂不白白送了小儿性命。何况我等楚人,如何能将箭射向自家国人,将军还是另请高明罢。”

秦玉哈哈笑道:“这淮南之地,今日属郑,明日属楚,后日又属郑,哪里分得清楚人还是郑人。何况老丈纵是生在楚国,此间却是郑地,老丈既住了此地,便也是郑人。令郎生长于斯,自也是郑人,我断不会疑心他心向楚国的。令郎心性质朴,日后如何,全在何人教导,他跟了我,我定会教他做一个忠孝两全之人。令郎之前程,亦必然不可限量,请老丈放心就是。”

于老汉正要再说,忽见又一盏油灯移了出来,只见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妪,持一盏油灯,走出屋来,向秦玉微施一礼,转头说道:“你这老儿,与客人在门外说个不休,如何不请客人屋内叙谈?”又转头对秦玉道:“客人勿怪,山野偏僻之处,多年未有贵客来访,拙夫失了礼数,客人请进屋坐。”

于老汉被抢白几句,却不回嘴,只“哼”了一声,转身先进了屋。于适亦步亦趋跟在身后,老妪侧身伸手想让,秦玉施了一礼,道声多谢,与洪钟抬步进屋,老妪也跟随进屋。四个军士自守在门外。

于适与老妪安置好油灯,秦玉四处打量,虽是点了两盏油灯,屋内却仍旧昏暗,秦玉只隐约见这屋内几无陈设,只地中间摆了一张方桌,几条木凳,便再无他物,西壁上似挂了许多野味,不过野鸡、野兔之类。

于老汉自坐了,老妪请秦玉与洪钟坐,又命于适给二人倒上两碗热水。老妪道:“慢待贵客了,乡间无茶,只有白水奉上了。”

秦玉道了谢,老妪又道:“还未请教客人高姓大名,在哪处军中任职?”

秦玉道:“老夫人见闻,在下不敢隐瞒,我姓秦名玉,在大郑禁军之中任都统制之职,到淮南乃是戍边而来。”

老妪道:“原来是秦将军,失敬了。不瞒秦将军,我一家人是为躲避战乱才到这山中来。拙夫因曾经历战乱之苦,是以不愿犬子从军,适才多有得罪,请秦将军恕罪。我等是楚人,于郑国不大熟悉,然我观秦将军却与那些武将大不相同。我夫妇两个已历一世,于晚年避于此间,便在此终老也无憾了,但适儿年尚轻,难道也在这山里终老?他现遇到秦将军,也是他的福缘。若要出山,追随秦将军这等人物,我也放心。”说罢又转头对于老汉道:“官人,我知道你爱惜适儿,不愿他再去征战沙场。你我都是经历过的。适儿却年轻,他若一辈子屈在这山间,又有何趣味?适儿从未见过世间之广大,教他出山去历练一番,也不枉他来这世间一遭。生死贵贱,便全看他福分罢。”

听他夫妇二人言谈,秦玉知他绝非寻常百姓,又听这老妪这般说辞,心中也有些惊异。只见于老汉默然有顷,忽地站起身来向秦玉施了一礼道:“秦将军,老汉失礼了。”

秦玉急忙起身还礼道:“老丈不必多礼。”

于老汉又坐回,重重叹了一口气道:“秦将军,老汉的姓名不提也罢,然我昔年却也是武将。”

秦玉惊道:“原来如此,我见令郎这般射术皆传自于老丈,便知老丈定是非常人物,却不想老丈也是武将出身。”

于老汉道:“二十多年前,我是楚国淮安郡典军校尉,我的一手三箭连珠之术在楚国军中也是人尽皆知的。彼时我在剿灭洪泽水寇之时立下头功,然时任淮安刺史素与我不睦,便欲抢我功劳,竟诬我勾结匪寇,谋图自立,将我全家老小二十余口打入大牢,择日问斩。幸得友人相助,我夫妻二人才逃出牢笼,躲到此间。但我全家老小却没能救出,皆死于屠刀之下。适儿在这山间出生、长大,从未见识过人心之险恶,我勘破世情,心灰意冷之下,便不欲适儿再出山。然适才拙荆所说也是正理,我终不能拘着他一世。秦将军高风峻节,渊清玉絜,风骨也非寻常武将可比,适儿若能追随将军,料想也不会误入歧途。至于沙场之上的胜负生死,便全看他个人造化了。”

秦玉站起身来,深施一礼道:“秦玉多谢二位成全,于适在我身边,我必护他周全,不负二老所托。”说罢命人将带来的干粮、银钱奉上,又道:“于适随我去后,二老无人奉养,何不也随我一同去应州安顿,一家人也不必分离。老丈若能将射术传于我部下兵将,则世人必传颂老丈大名。”

正说着,忽见里屋内跑出一个身影来。秦玉仔细看时,却是一个只有八、九岁的女童,生得眉清目秀,娇小可爱。那女童从灯影中跑出来,躲在老妪身后,手拉着老妪衣摆,细声细气道:“母亲,我饿了,三哥回家来,怎地还不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