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进展和大问题!!!

同时对于没有土地的流民,免费发放免息贷款,鼓励其进入市场进行创业买卖运营。

反正就是一句话,必须要让大宋每一个人的腰包里,能赚到几串铜板的同时,吃上一口饭。

为此,韩明特意要求江浙地区培育新的一批占城稻种子,然后在南方等适宜地区全面推广。

对于‘占城稻’这类农作物,可以看做是康乾盛世促进人口增长的红薯、土豆的同类。

它出产于中南半岛,真宗大中祥符 (1008—1021) 年间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

其特性在于: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这就有效能够使得大宋百姓的肚子得到温饱,稳定社会阶层的矛盾,同时促进人口的增长。

韩明在清理出的大部分南方土地上都要求种植该产物,同时也在寻觅良机,看看能否组织船队出海跨洋,到美洲引进番薯、土豆等高产农作物。

只有这些高产农作物打底,大宋在未来各种天灾人祸的危机下,才能保持自身的稳定性,有效抗击各种问题。

但是对于出海的问题,韩明还是慎之又慎,毕竟现在还没有精力外派船队。

这样一来,只能从中南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寻找合适的农作物,提高大宋内部的粮食产量了。

当然这是后话,而当前在英宗皇帝的鼎力支持下,韩明等人日以继日,加工加点不断在全国推进新政。

到治平二年八月初,在大宋上下雷厉风行的动作下,第一批赶至出来的‘庆历重宝’正式进入市场。

加上原本市场流通的部分,朝廷填补了剩余,总算使得大宋各地的货币趋于统一。

在‘庆历重宝’统一后,英宗皇帝宣布在治平三年正月初一,开启推行‘一条鞭法’后的第一次收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旨意一下,各地官员简直是疯了一般,毕竟他们需要核算的土地数量、市场商户太庞大了。

得益于清丈土地和‘农转商’的政策要求,大宋的土地数量相较于嘉佑年间,完全翻了近一倍,税收数量也达到了建国以来历史新高,增长了近三倍。

而破产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一口吃的,也是尝试接受官府‘农转商免息借贷’的政策,投身市场。

这样一来,导致全国各地的商业市场愈发蓬勃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起来。

而在这样的数据支持下,朝廷统计出全国接近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口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也就是说,基本地方除了卖身与士绅地主家的佃农、奴仆外,大部分都是流民。

这样的一条计算把朝廷从上到下的各级官员都吓得魂不附体,只觉得自己第一次离死亡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