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神医捉鬼

李时珍捉“鬼”

传说,李时珍曾多次来到鄱阳湖地区,为人们治疗疾病,甚至还在石钟山上捉过“鬼”。

那是一个秋天的日子,李时珍来到了湖口。刚一走进城中,便听见人们沸沸扬扬地喊叫:“快去石钟山看道士捉鬼呀!”成群结队的人们涌向石钟山,李时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跟随着人群前往。

图片

只见石钟山上一棵大柞树下,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在圈子中央,一座高高的平台搭建起来,一个胖胖的道士披头散发,手持长剑,正在作法。旁边站着一位小道士和三个用头巾包着头的人。

原来,就在前天早上,县城布店王老板起床时,发现枕头上有几缕头发。摸摸自己的头,才知道后脑勺上突然秃了好几块,一照镜子,秃的地方圆圆的,平滑光亮,像是被人细心地用剃刀剃光了一样。这吓得王老板不轻,而第二天,城里又有两个人也发现自己头上毛发脱落。一时间,城里人心惶惶,都说是有鬼作祟,夜里出来给人剃头。

李时珍一见被“鬼”剃了头的人,心里就有了底。他没有吭声,站在一旁观看朱道士如何捉鬼。只见法坛上,朱道士先是口中念念有词地祈祷了一番,然后大叫一声,翻身跳起,挥剑乱舞了一阵。突然,剑头一抖,指着那棵大柞树,大声喝道:“疾!恶鬼哪里逃?本法师来也!”

他跳下坛来,直奔大柞树,人们“哗”的一声跟着朱道士拥到柞树前。朱道士装模作样地从怀里掏出一张“符”,往树上一帖,转过身来,向众人宣布道:“城里有鬼剃人头发,完全是这个柞树精作怪,如不及时砍掉,不出一个月,这个恶鬼就会把全县城的人的头发全部剃光。快把柞树砍掉,方可免灾。”

图片

立即,有几个人拿来斧锯,准备伐倒柞树。这时,李时珍从人群中走出来说:“既然捉鬼,就应有法术,好端端的大树砍掉,岂不可惜。”

朱道士见李时珍嘲笑他,就反问:“这么说,你也会捉鬼?”

李时珍哈哈一笑:“别的鬼我不会捉,单会捉剃头的鬼。”

站在旁边的王老板等人忙说:“这位先生,你快帮我们捉鬼吧!”

“可以。不过,我也要寻一件法宝。”

王老板急问:“什么法宝?哪里去寻?”

李时珍四周望了望,说:“我的法宝好寻。我看这石钟山上悬岩峭壁,古树参天,气候潮湿温暖,百草丛生,说不定就有。这样吧,今天天晚了,明天我上山寻法宝,一定帮你们把“鬼”捉住。”

朱道士见李时珍搅坏了他的好事,气得直翻白眼,冷笑一声说:“你们别听他乱讲,石钟山有什么法宝!他是在吹牛。”

李时珍也来气了,对道士说:“道长,既然如此,我俩不妨讲定如何?”

朱道士愣了一下,生气地说:“怎么讲定?”

李时珍认真地说:“我俩以七天为限,先让我捉“鬼”,如七天之内,他们三人头上光秃处长出毛发,就不须你捉鬼了;如七天之内他们三人头上不长毛发,你就赢了,从此我不再踏进湖口城半步,如何?”

李时珍的话一讲完,众人齐声叫好。朱道士骑虎难下,只好壮起胆子说:“好,一言为定,七日以后我们见高低。”说完,带着小道士下山去了。

当晚,王老板安排李时珍歇了一宿。第二天一早,李时珍就上石钟山寻“法宝”去了。

单说朱道士这几天住在客店里真是度日如年,天天派小道士去打听李时珍的消息。一开始几天还没什么,第六天头上,小道士回报说:“鬼真的被李时珍捉住了,王老板三人头上开始长头发了。朱道士一听大惊,心想:我捉鬼只是骗钱,哪里真见过鬼呀?这个人不但会捉鬼,还会帮人长出头发,今后还有谁相信我呢?这一天,朱道士在床上躺了一天一夜,翻来复去,焦躁不安,看看天快亮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免得被人耻笑。于是,他叫小道士打水给他洗漱。谁知小道士一见他,吓得“咣”一声丢了铜盆,指着他头说:“师父,你的头……头发”朱道士大惊,一摸头上,不得了,一夜之间,他头上竟光秃了四五块,他也被“鬼”剃了头。这可真把朱道士难倒了,他知道什么样的法术也不能使自己毛发重生,道士比不得和尚,没有头发怎么行?只有去求李时珍了。可又与他打了赌,这个面子叫他往哪里搁?思来想去,事情到了这一步,朱道士没有办法,只好厚着脸皮去找李时珍。

图片

看到捉鬼的朱道士也被“鬼”剃了头,可真把湖口人笑掉了大牙。有人对李时珍说:“不要管他,让他去捉“鬼”吧!”李时珍笑了笑,对朱道士说:“道长,实话告诉你,这不是什么鬼剃头,是一种脱发病症,叫油风,俗称斑秃。人因精血不足,不能随气上营皮肤,风邪乘虚袭入,风盛血燥,发失濡养所致。此外与精神过度紧张有关。你焦虑过度,又整日在枕头上摩擦,才得了斑秃的。”说着,李时珍取出一颗长着齿形大叶,根下长着一团黄棕色细绒毛的植物说:“我也没什么法宝,这是我在石钟山上采的草药,叫骨碎补,俗称石毛姜,治这病最灵验。”说着,又把石毛姜切成薄片,吩咐朱道士用姜片在斑秃处擦磨,七日之内反复用,斑秃处自会重新长出毛发。朱道士连忙接过,红着脸,千谢万谢。李时珍说:“不用谢。今后不要用鬼话骗人,耽误别人治病了!”

李时珍见患这种病的人较多,怕自己走后无人会治,就教湖口人认熟了石毛姜。又对众人说:“湖口得天独厚,石钟山上有的是石毛姜,你们自去采用吧。”

后来,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根据石钟山上采石毛姜的事,特地写下“石毛姜”一条,并注明:“生江南,根寄生树石上,有毛,叶为庵茴,乡堰背阴处。”至今,湖口县有人长了斑秃,还上石钟山上去采石毛姜来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