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孙骘

孙骘,一位出身于滑台的文人,自幼便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他勤奋好学,不仅精通文书处理,还颇有文辞造诣,这在当时的社会中已属难得。唐朝光启年间,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文人墨客们或因时局动荡而选择隐居避世,不敢轻易展露才华,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然而,孙骘的命运却因一位名叫公乘亿的魏博从事而发生了转折。

公乘亿,一位颇具慧眼且乐于提携后辈的智者,他看中了孙骘的才华与潜力,不仅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还亲自传授他撰写笺奏等公文的技巧。在那个信息传递缓慢、公文写作被视为重要技能的时代,这样的指导无疑为孙骘打开了一扇通往仕途的大门。

然而,好景不长,公乘亿的离世让孙骘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引路人。此时,魏博节度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堆积如山的章表笺疏,却无人能够妥善处理,连续数月竟无一字发出。这样的僵局对于节度使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就在这时,有人向节度使推荐了孙骘,称其才华横溢,足以胜任此职。节度使听后,当即决定任命孙骘为本职,负责撰写奏章、记录事务。

孙骘没有辜负节度使的期望,他凭借出色的文采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很快便在官场中崭露头角。他的职位不断升迁,从最初的支使、掌记,一步步升至节度判官;同时,他的奏官职位也从校书、御史郎官、中丞、检校常侍,最终升至兵部尚书。这一系列的晋升,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勤奋与才华的最好证明。

时间流转,朝代更迭。当太祖统一天下,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后,他并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在他潜龙在渊、尚未称帝时给予他帮助和支持的人。孙骘,这位曾经侍奉其主并多次为其解答疑惑的文人,自然也在太祖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元909年,后梁开平三年,太祖为了表彰孙骘的功绩与忠诚,特意任命他为右谏议大夫。一年之后,孙骘再次得到升迁,成为了左散骑常侍,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进一步认可,也是太祖对他多年来默默付出的回报。

孙骘不仅在职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还是一位热爱藏书、酷爱阅读的文人。他的家中藏书丰富,涵盖了《六经》、汉史以及百家之言等书籍,共计数千卷。这些书籍都是孙骘精心挑选、仔细校勘的,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尊重。每当有空闲时间,他都会沉浸在书海中,早晚研读,从不懈怠。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不仅让他在职场上更加游刃有余,也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公元912年,乾化二年春天,太祖决定北上巡视,以彰显皇威、体察民情。为了这次巡视,太祖精心挑选了三十多位朝士随行,孙骘也在其中。二月甲子日,车驾从洛阳出发,一路向北行进。中午时分,队伍驻扎在白马顿,太祖召集文武官员共进午餐。然而,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由于随从的臣子中有些人还未到齐,太祖便停下来等待他们。他本以为这只是个小插曲,很快就能解决。于是,他命令骑兵前去催促那些迟到的臣子赶路。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孙骘与谏议大夫张衍、兵部郎中张俊等人,却迟迟没有出现。太祖本就是个性情急躁的人,他等得越久,心中的怒火就越旺。终于,当孙骘等人姗姗来迟时,太祖的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他怒不可遏地在殿前的台阶上,当众宣布了对孙骘等人的处罚决定——全部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