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逃港惊魂

逃港1979 风劲角弓 1630 字 25天前

林天河在后来的得知,他大哥于1926年——国共合作北伐时出生,他老爹希望国家早日统一,得享太平,所以起名传捷。大饥荒中的61年,媳妇饿死后,带着两个儿子逃港成功。

李传捷前前后后多次传信,让他也过去,他却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这次大哥来信称自己天不假年、寿将临终,强烈要求临死之前见见唯一的兄弟。

李奏凯得了肺结核,已经病入膏肓了,临死而惧病,觉得港城说不定能治好,终于有了该死鸟朝天的决绝。寻亲戚许以重礼、作证病亡、空棺下葬、丧事尽哀后,躲躲藏藏踏上征途。

对面两个男人,一个叫王爱国,约莫30来岁,京城口音,戴着金丝眼镜,讲话斯斯文文。上船时,看大家的眼神,有一种“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感觉,或者说有一种俯视芸芸众生的高傲。

另外一个是仇义,应该是盲流群体。流里流气,穿的是港城传过来的沙滩装,五颜六色。

开船的自称老贺,带着商人的市侩和原则。林天河没钱,坚决不让上船,卖身还债都不行。

李奏凯觉得,这小孩知道自己没死,怕走漏了风声,所以出了一半船钱,终于征得老贺同意。老贺让林天河蹲船头,说是放哨,其实就是让他在外面吹冷风。这个商人的原则就是,价格不同,服务必须不同。

这一船5个乘客,就是俗称的逃港者。解放以来,港深两地阻隔,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加上内地严酷的政治环境,逃港者络绎不绝。

历来的逃港者,无外乎陆海两途,东中西三径。宝安毗邻港城,仅有深河相隔,算是边界,为防止偷渡,架起铁丝网,又遍布哨站。

故陆路梧桐山、沙头角虽然近在咫尺,却很难偷渡。从此地逃港,就像蚊子苍蝇扑向蜘蛛网,故称扑网,成功者寥寥。

小主,

海路东西两方面,西边红树林、蛇口距离港城仅有4公里。平日里海水风平浪静,只要抱着块木板,或者腰间挂两个葫芦就能游过去。

粤深当地不少孩童从小便被家人灌输“好好练身体,日后去港城”之类的思想。东路就是他们现在走的这一条,叫做大鹏湾。水路偷渡逃港,在粤语里称作“督卒”,就像象棋中过河的卒子,“有去无回”。

今年初各种谣传满天飞,“边防口子开放”,“广东要放100万人去港城”,“中越边境打仗,部队调走了,再不跑,以后就没有机会了”等,广东各地百姓纷纷涌向宝安,政府在当地增设了很多哨站,日夜巡逻。

西线和中线是过去逃港的重灾区,大家都知道要往那里逃,所以被重点防范,反而不太可靠了。

东线大鹏湾这边离港城较远,海路有10多公里,夜里会涨潮,风浪也很大,除非有船,一般不从这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