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元年夏天,河间王司马颙听说流民李特兄弟在闹事,马上派督护卫博去收拾他们。
卫博带着军队到了梓潼,李特得到消息,派儿子李荡领着五千兵马去迎战,两军在德阳碰上了。
第二天,双方摆好阵势开打,李荡骑着马冲出去和卫博单挑,没打三个回合,卫博就被打得屁滚尿流,手下的士兵也都乖乖投降了。
李特这下可牛了,自己封自己为大将军、益州牧,还到处招兵,准备去攻打罗尚。
再看看齐王司马冏,早就想独揽大权了。
他瞅着惠帝的子孙都没了,大将军司马颖按顺序有可能继位,心里就不乐意了。
正好清河王司马覃是武帝的孙子,才八岁,好拿捏。
司马冏就赶紧上表,请求立司马覃为皇太子。
惠帝也没多想,就同意了。还封司马冏当太师,东海王司马越当司空,把中书监的大权都交给他们。
到了八月,听说蜀地的李特造反了,朝廷又任命张微当广汉太守,让他起兵去讨伐李特。
张微接到命令后,带着军队到了德阳,抄小路去攻打李特的大营。
李荡知道后,赶紧带兵把小路中间的隘口堵住,张微的兵进也进不去,退也退不了。
李特的士兵就在山上用木头和石头往下砸,张微的士兵被砸得哭爹喊娘,死伤无数。
李特又派李骧去攻打成都的北面,让李流去攻打成都的南面,约定好两边一起动手,合力收拾罗尚。
罗尚听说张微被围了,赶紧让辛冉带着两万精兵去攻打李骧。
这时候李骧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成都北面,辛冉马上带兵迎战。
他和李骧打了十几个回合,一时难分胜负。
正打得热闹呢,突然东南方向尘土飞扬,一支部队飞速赶来。
辛冉回头一看,旗帜上写得清清楚楚,是李流的兵。
他刚想调兵抵抗,李流的兵已经到跟前了。
李骧看到李流的援兵来了,士气大振,带着士兵猛冲。
两边夹攻,辛冉哪里招架得住,赶紧拨转马头,自己先跑了,剩下的士兵被杀死了一大半,能逃回去的没几个。
就这么着,李骧和李流开始围攻成都。
到了十二月,齐王司马冏越来越嚣张,专权不说,还把自己的府第修得和皇宫一样豪华,搞得朝廷内外的人都很失望。
侍中稽绍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皇帝上疏说:
“居安思危,这道理《易经》里都讲烂了。陛下您可别忘了当年被关在金墉城的日子,大司马也别忘记在颍上的经历,大将军更要记住黄桥之战,要是都能记住这些,祸乱就没机会冒头啦!”
结果惠帝根本不听他的。
齐王司马冏整天沉迷在吃喝玩乐里,连朝都不上,对百官随意任免,选拔人才也不公平,就知道宠信那些小人。
南阳有个叫郑方的隐士,也忍不住写信吐槽:
“大王您太过分啦!太平日子就忘了危险,整天花天酒地,这是第一个错;宗室之间互相猜忌,一点都不团结,这是第二个错;少数民族不安分,您根本不当回事,这是第三个错;
老百姓穷得都快吃不上饭了,您也不想着救救他们,这是第四个错;当初跟着您起义的人,到现在都没得到应有的赏赐,这是第五个错。您有这五个大错,要是不赶紧改,这国家和您的王位可都保不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