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假仁假义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自身的统治稳如泰山,王世充又在郑国全境大力推行“保甲制”。具体而言,便是以每十户人家编成一保,每五个保则组成一甲。至于保甲之长,则由当地那些德高望重之人出任,他们肩负着户籍管理以及治安维护等重要职责。正是由于这一制度的有效施行,地方上的各种势力均被牢牢掌控住,难以兴风作浪。

在经济领域,王世充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策略。他独具匠心地推行了一种特殊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下令铸造名为“郑通元宝”的货币,另一方面则允许民间依旧沿用隋朝时期的铜钱。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双轨制货币体系。这种双轨制宛如一条坚固的桥梁,有力地保障了商业活动得以平稳、有序地开展。

不仅如此,王世充深知粮食价格稳定对于社会安定以及民生福祉的重要性。为此,他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了“平价署”。这些平价署看似平凡无奇,实则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专门用于调节粮食价格,以避免其出现剧烈的波动。通过这样精准而有效的调控手段,王世充成功确保了百姓们能够买到价格合理的粮食,从而维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

除此之外,王世充还精心构建起了一套完备且严密的情报系统。他巧妙地在各个州县布局设置了“通事司”,从表面上来看,这些通事司似乎仅仅只是负责处理日常公文的往来传递,但实际上它们却是王世充暗中收集情报的重要据点。而那些任职于通事司的官员,大多数都是王世充早年相识并结交的文人雅士。他们不仅对政务了然于心,更具备出色的隐匿行踪与行事低调的能力。凭借着这套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王世充得以时刻洞悉各方动态,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工作,王世充同样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方式方法。他极具前瞻性地在郑国境内设立了众多的“军储仓”。乍一看,这些军储仓与寻常的粮仓并无二致,但其中却暗藏玄机。原来,在每一个军储仓的内部,都建有规模宏大的地下暗室。这些地下暗室犹如一个个神秘的宝库,里面满满当当地存放着大量的兵器以及各类军需用品。而且,为了确保这批宝贵的战略资源万无一失,每个军储仓都配备了专门的守卫力量,并且均交由王世充所信赖的得力将领统一管理调度。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周全缜密的安排部署,使得王世充手中握有的军需物资始终充盈富足,为他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物质保障。

小主,

“父皇,大喜啊!段达已然将杨侗成功解决掉了。而且,杨侗禅让皇位的诏书也已被精心伪造完毕。所有的事情皆按照咱们预先拟定的计划稳步推进着。如今,在您这般睿智圣明的统领之下,咱们郑国可谓是国富民丰、兵强马壮啊!”单雄信满脸兴奋之色,脚步匆匆地踏进王世充的书房,迫不及待地向其禀报这一喜讯。

回想起往昔岁月,单雄信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感慨:自己当初毅然决然地选择投靠王世充,实在是明智之举!倘若当时他一路追随李密,恐怕此刻早已性命难保!想到此处,单雄信对眼前这位岳父更是钦佩有加。

此时,正在书桌前专注听取属下报告的王世充听闻此消息后,缓缓放下手中的文件,站起身来,面带微笑地走向单雄信。他伸手轻轻拍了拍单雄信的肩膀,眼中满含赞赏之意,朗声道:“雄信呐,此次之事办得甚是漂亮!朕果真未曾看走眼啊!有你这样智勇双全的得力干将辅佐于朕左右,何愁我大郑不能称霸天下?哈哈哈……”说罢,王世充仰头大笑起来,笑声回荡在整个书房之中,仿佛预示着郑国即将迎来更为辉煌灿烂的明天。

王世充那原本张狂的大笑声戛然而止,他缓缓转过身去,负手而立,微微仰头,双目凝视着远方,仿佛能透过层层云雾看到未来的景象。片刻后,他收回视线,以一种语重心长的口吻对书房的众人说道:“诸位爱卿啊,你们一定要记住,只要我大郑国民众能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对抗外敌,那么消灭李渊便是轻而易举之事。届时,我们便可长驱直入,一举拿下长安这座坚城。若能同时掌控长安与洛阳这两座天下重城,那统一天下之日便近在咫尺,荣华富贵自然也会源源不断地向我们涌来。”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这番美好愿景之中时,王世充的脸色突然变得阴沉似水,他那双原本还算温和的眼眸瞬间被一股阴冷之气所笼罩。只见他再次开口,声音冰冷刺骨:“但是,朕也要提醒你们,人是出炉铁,不打不成器!因此,朕在此郑重告诫尔等,但凡有人胆敢心生二意,背叛我郑国,朕定会毫不留情,将其处以极刑,绝不容情!”说到最后几个字时,王世充加重了语气,其中蕴含的狠厉与决绝之意令人不寒而栗。

此前瓦岗寨的几位将领,王世充对他们可算是仁至义尽、厚待有加。未曾想,这些人竟然纷纷转投向了唐朝一方,这一情形着实让王世充恼怒至极,心中愤恨难平。

书房的众人一听都打从心底发凉,不敢出声,而站在一旁的单雄信听闻此言后,赶忙拱手施礼道:“儿臣雄信定会谨遵父皇之教诲,绝不敢有丝毫懈怠和违背!”他深知王世充所言非虚,对于叛徒,绝对不能心慈手软。而此刻的单雄信也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为郑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决不让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