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拍刘一菲上学的戏份中,添加一个刘一菲靖巷古镇那古味十足的桥上走过的镜头...
比如,在拍男主来找女主的戏份时,添加一个朱亚闻站在桥上和窗边的刘一菲四目相对的画面...
比如,在拍主演们放学回家的戏份时,可以有时间等太阳给众人拍一个在灿烂阳光中一起骑着自行车飞驰的长镜...
甚至等几个主演混熟之后,灵感不断的李明,还添加了一些相互调侃嬉闹的台词。
比如,在刘一菲和何洁排练《刀马旦》的时候,加两句刘一菲调侃何洁个矮,而何洁调侃刘一菲没自己凶大的台词;
比如,在孙坚劝说朱亚闻高中生涯应该以学业为重时,朱亚闻吐槽孙坚注孤身,而孙坚则是用高中恋爱注定没有好结果和“女人只会影响我学习的速度”作为反击;
比如,当几人待在一起时,何洁和孙坚两人会为了维护刘一菲和朱亚闻,进行“友好沟通”。
额...好吧,其实就是何洁吐槽孙坚书呆子、直男癌,而孙坚嘲讽何洁小太妹、小不点,不过也正是在这“吵闹”中,两人开始渐渐了解彼此,并在最后走到了一起。
......
而这也就是一直在学校工作的吴楠给剧本打的“基础”足够简单牢固,不然,这电影就要被李明改成一个长沙市风景宣传片和网络段子合集所组成的“大杂烩”了。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这也怨不到李明创作欲突然来了个大爆发,而是完全因为李明和刘一菲提过的一个情况——中国实在太大了。
南方和北方,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好学生和坏学生...这一切的一切,让一部只有九十多分钟的电影就能满足大部分观众的观影体验,必然会存在“东平西凑”!
当然,此时的李明肯定没意识到这么多。不过就算李明真的意识到了,也没精力去管了。
因为随着拍摄的推进,终于到了这部电影时间占比最重、拍摄难度最大的戏份——数百人参加的六十周年庆典。
这么多“群演”的管理,本就是一件非常的不容易的事情了。何况还是电影拍摄场地所在的学校师生免费友情出演...
开拍第一天,别说是正常的拍摄,如果不是李明提前叫来维持现场秩序的老师足够有威慑力,刘一菲、朱亚闻、何洁和孙坚几个主演可能都会被蜂拥而来的学生们给直接“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