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项目评判

这其中,有些是因为蠢,有些是因为坏,但更多还是因为懒。懒得去想,懒得去试,懒得努力,懒得...

所以在听完沈丹婷那稚嫩的感想后,李明开始以此为切入点给沈丹婷详细解剖影视创作,尤其是商业电影的创作流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这也是商业电影最能在大多数观众眼前混脸熟,能够最大程度提升演员价值,不然,李明肯定不会这么讲。比如换成导演,李明大概率会从艺术片说起。因为艺术片才是展现导演向资方展现自己能力的最佳通道。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判断一个项目好坏,就算不是看有哪些名导或者大牌演员加盟,也是看电影制作班底呢。”

其实也不怪沈丹婷会这么想,因为这才是中国大多数影视项目的正常创建模式。一个出名的导演、演员或者其他职位的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拉到投资,然后组建项目的制作班底...

“其实你说的也不算错,在自身不知如何评判影视项目的前提下,最好选择自然是找之前已经拥有成功经验的人。也就是靠着成功的影视项目闯出了名气的人。”

“只是,这种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就算拥有成功经验的人也难保自己会一直不犯错误,比如大多数天才,在拍摄第一部作品时,往往会显得特别的困难。”

“甚至如果往大了讲,其实这种模式会拖累、遏制中国的影视行业发展。”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香港电影。”

“从表面来看,香港电影衰落是因为人才的断档,但是真要深究,香港电影的人才为什么会出现断档?!”

“还不是因为资本为了保证项目的收益,总是在找已经出名的老人在操盘吗?!”

“但是话说回来,其实这也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资本投资一个影视项目,可不是为了发展行业,而是单纯为了赚钱。”

“所以,哪怕明知是在竭泽而渔,但大多数影视项目...”

说起这个李明也是感慨万千,因为如果从行业发展来说,影视项目的创作肯定应该多给年轻人机会。但是如果是以投资收益来看,影视项目肯定也会选择那些已经出名的一小撮人。

这就像是,都知道投资公路、铁路等等基础建设,可以大大促进一个社会的商业发展,可惜别说是这么干的资本,就算是这么干的国家,也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