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上午。
京城。
国家宣传部。
一名叫做卫鹏的办公室人员,敲开了办公室主任刘铭的办公室门,非常欣喜的说道:“主任,我们计划拍摄一部关于节约粮食的公益广告,不是还差一首诗吗?现在诗有了,出现了一首感觉应该会非常适合的诗。”
刘铭听后,脸上露出喜色。
最近响应国家号召,上面有一个任务下来,拍摄一部关于节约粮食的公益广告,在央视以及各大卫视播出,以配合宣传。
办公室高度重视,不敢怠慢。
文案已经基本起草好了,就差一首诗了。
词当然也可以。
刘铭将相关诗词全都过滤了一遍,有合适的,但并没有特别满意的。
为此,刘铭很是头疼。
没想到今天刚到办公室,卫鹏就敲门进来先前那样说道。
刘铭很是惊喜,问道:“是哪一首?我们还遗漏了哪一首诗吗?”
卫鹏道:“不是遗漏。而是一首昨天下午才出现的新诗。昨天,在杭城西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卫鹏将昨天杭城西湖的那场比赛简单的说了一下。
最后将一页纸放到刘铭的办公桌上,继续又说道:“主任,这便是李青那首《悯农》,请你看看。我认为应该是非常适合我们这一次使用的,你觉得怎么样?”
刘铭一眼就将诗扫完了。
很快,脸上出现极为惊喜之色。
就它了,就是这一首。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刘铭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和迟疑。
因为这首诗非常符合他心里对于这一次用诗的要求。
要简单,简单到几乎所有人都一看就懂。但又不能口水到毫无营养,必须要引起人的共鸣,让人愿意去想,去思考真的应该要节约粮食。
这样的要求无疑非常高,甚至是苛刻。
因为在一首诗里,这两方面的要求往往只能满足其中一方面,要么非常简单,但全是口水话,没有营养。要么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和思考,但会比较复杂,大部分人可能都会看不太明白。
要想在一首诗里同时达到两个方面。
几乎不太可能。
刘铭本以为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首比较中和的,两个方面多少能够都占一些。
却没有想到出现了这样一首诗。
这首诗在两个方面都完美的达到了。
所以,刘铭的决定做得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和迟疑。
看到刘铭这么快就做出了决定,卫鹏并不意外,只是非常高兴。
如此,这一次公益广告的文案终于可以确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