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年 孝宗即位初施新政

好在孝宗确实一心想要整顿朝堂,并未受那流言的影响,在看到苏景明呈上的罪证后,当机立断,下令将李贵及其党羽一并革职查办。这一举动,让朝堂上的风气为之一振,许多正直的大臣都对孝宗的决断拍手称快,也对苏景明的勇气和坚持赞赏有加。

汰冗官一事,更是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那些靠着关系或是熬资历混在官场中的冗官们,得知要被裁汰,纷纷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职位。有的四处托关系,找朝中的大员说情;有的则故意在衙门里闹事,声称朝廷此举不公。

苏景明所在的御史台负责监督汰冗官的执行情况,每日都要处理诸多棘手的问题。有一次,一群被裁汰的官员聚集在衙门门口,叫嚷着要见上司,讨要说法。苏景明出面安抚他们,说道:“诸位,朝廷汰冗官乃是为了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能为百姓做事,并非是故意为难大家,还望各位能理解朝廷的苦心,莫要在此闹事了。”可那些官员哪里听得进去,依旧吵吵嚷嚷,甚至有人指着苏景明的鼻子骂道:“你这后生,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在这官场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说裁就裁,让我们往后如何生计?”苏景明心中无奈,却也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劝解,好在经过一番努力,总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停斋醮之举,在朝中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些喜好方术的大臣认为斋醮之事关乎国运,不可轻易停止,还向孝宗进言,试图劝说他改变主意。而孝宗却深知前朝在斋醮上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且多被一些奸佞之人利用,并无实际益处,所以坚持推行这一政策。

苏景明对孝宗的这一决定十分赞同,他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反驳那些支持斋醮的大臣,说道:“诸位大人,这斋醮之事,多年来劳民伤财,却未见对我大明的国运有何实质性的帮助,陛下如今停斋醮,乃是为了节省开支,将钱财用在刀刃上,如兴修水利、赈济灾民等关乎民生之事上,此等明智之举,为何各位还要反对呢?”一番话说得那些大臣哑口无言,最终停斋醮的政策得以顺利施行。

慎刑狱方面,朝廷下令要重新审查一些冤假错案,确保刑罚的公正合理。苏景明参与到了这一工作之中,他翻阅了大量的卷宗,发现不少案件存在着证据不足、屈打成招等问题。

有一起多年前的盗窃案,犯人一直喊冤,称自己是被冤枉的,可之前的官员并未仔细审查,便草草定了罪。苏景明决定重新彻查此案,他亲自去案发地走访,询问当地的百姓,寻找新的证据。经过一番艰辛的调查,终于发现原来真正的盗窃犯另有其人,是当地的一个无赖,之前因为与那被冤枉的犯人有矛盾,便故意栽赃陷害。苏景明为那犯人洗清了冤屈,犯人感激涕零,跪地高呼:“苏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爷啊,若不是您,我这一辈子都要背负这盗窃的罪名了。”苏景明扶起他,说道:“这是本官该做的,朝廷如今慎刑狱,就是要让律法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广开言路之下,朝堂之上的氛围愈发活跃起来。大臣们纷纷上书,提出自己对新政以及国家治理的各种建议。苏景明也时常上书,将自己在巡查各地、处理案件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之法呈递给朝廷。

然而,随着言路的开放,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有些人为了博眼球,故意上书一些夸大其词、毫无根据的言论;还有些人则借上书之名,攻击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大臣,朝堂上一时间争论不断,甚至有些争吵变得毫无意义,偏离了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初衷。

苏景明看着这一情况,心中忧虑,便又上书朝廷,建议对上书之人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引导,让大家的言论都能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推行新政、治理国家展开,而不是陷入无谓的纷争之中。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制定了相关的规定,朝堂上的言论环境这才逐渐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