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是小事呢!
朕还有一千万两的缺口啊!
而且这一千万两必须快速支付出去的,这可是关乎边疆稳定,朕可是给了承诺的!
那朱长鸣他哪是叛贼啊,他简直是朕的贴身老棉袄!
当然,这是快钱。
快钱能解决燃眉之急,却无法解决后面出现的问题,哪怕是一年之后的问题,快钱恐怕都无能为力。
“朕今日是想告诉诸位,关于国库收入这件事,咱们得换个思路了,仅仅靠收税是没办法填补空缺的。”
众人立刻聆听皇帝的发言。
“刚才诸位也听到了,这三千新的纺纱机是可以做到每台每天一匹的,若是按照理想的数值来算,一个月九万匹,一匹赚一两银子。一年是一百零八万两。”
“可这一百零八万两想要填补目前的空缺远远不够。所以朕打算,在各州都设立一个朝廷直接管辖的商社,和江宁这个一样。”
皇帝此话一出,大臣们面面相觑。
“陛下,臣斗胆直言,这恐怕不行。”公孙弘说道,“朝廷设立这种商社是为了赚钱,现在此处是绝密。若是在各地都设立,很容易泄露出去。到时候民间掌握了这种纺纱机,朝廷的货就没有优势了。”
赵禹也站出来说道:“而且民间一旦掌握,魏国细作必然很快拿到技术,传到魏国,那样我们对魏国的商品输出之策就无效了。”
赵禹这么一说,其他人忍不住纷纷点头。
“朕理解你们的担忧,若是在其他地方设立,哪怕是再三叮嘱,再三监管,也很容易泄密。”
在管理中,预防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效果微乎其微。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靠什么去做防御呢?
靠禁榷!
也就是国营。
例如盐铁,门槛不高,但只允许官方赚,民间不能赚这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