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后,乡衙门公布出了中标的承包人信息。最终是一个叫刘储荣的人以元的最高价格夺得了电站五年的承包权,并保证完成新增加三台变压器的购买和新增加两个村的新增线路覆盖。
后来的事实已证明了刘储荣的魄力和远见。他不仅赚到了钱,偿还了信用社的贷款,还在大围街上买了一个铺面,开办了一家水电材料店。
而当李佳启得知自己的报价是全场最低的时候,深深自责,自己还是太保守太放不开了。格局还没有小了。
杜咏梅得知李佳启最后没中标,心头大好,自己又屁颠屁颠地从娘家跑回来了。
又或许是自己跑回娘家遭到了父亲杜德庸的数落以及母亲的教唆,没脸再待下去了,不得不灰溜溜回来。
杜咏梅最怕的事情就是李佳启有了自己的事业,脱离了农村的家庭去做事业去了,然后她一个人呆在农村的家里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动手,再无一个可以使唤的人。
……
李佳启拜杜德科讨教也三年了,可是却一直也没人请到他。
不是说杜德科不推荐,不给徒弟出场机会,实在是做他们这一行的人员太多了。早期就已经出名了的大道士就不下十几个人。根本就轮不到初学者上场,再说了,主家人请道士设坛做法当然也是首选那些早早就有名望了的老道。
李佳启就在这样的等待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以前他还每年在农忙忙完之后就去林场做一段时间的剥木皮,挣得几个钱来补贴家用,可自从拜师了之后,就一门心思地钻到了背诵抄写经书上去了,同时也是在家里等着别人来请,生怕出去做事了就错过机会。
这次的承包电站,他也是看中了这里离家不远,就算真的中标了,以后在电站发电了,如果有人找他请他做法事也方便。到电站找他也容易。
他还是没想过,假如他真的中标承包了电站来发电,他将再也看不上做道士出去设坛做法事挣的那三瓜两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