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事毕,子受整顿兵马,返回朝歌。
一路之上,众人喜笑颜开,谈论着如何在西岐扬眉吐气之事。
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子受算透人心,可谓处处拿捏住了西岐的命门。
当然,也是他有恃无恐,即便西岐谋反兴兵,带来的人马实力也可保无虞。
换一个钦差大臣来,断不可能像他一样强势。
恐怕连征缴赋税的想法都不敢存,更不用说向西侯提及。
换个人,西侯必定将其性命留下!
大商和西岐早已貌合神离,之所以西岐不敢谋反,还是自忖实力不足。
虽说西岐每年向朝歌纳税一万两白银不算什么,可这是一个转机。
西岐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其他诸侯国的态度。
自此,没有哪个诸侯敢于轻易试探大商的底线。
按大商当前的五百万人口的规模来计算,各个诸侯国每年缴纳的税赋将让大商每年多出二三十万两白银!
一路无话,子受一行人经过了二十天的跋涉,返回了朝歌。
时间也来到了年底,还有三天就是除夕。
早有传令兵将子受的消息传到朝歌,子受归来,趁着年关,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帝乙命丞相商容迎出城门。
百姓也相应,迎着子受,簇拥着他和他的兄弟们,一直送到朝歌大殿门口。
在商容殷勤引领下,子受跨入大殿。
以往子受做出许多的成绩,还有人会拈酸吃醋的排挤,阴阳怪气的诋毁。
这次西行归来,完全的铸实了子受在每个人心中的地位,也使他的威望无可企及。
就连大王子也无话可说,彻底的服气。
帝乙也是满脸堆笑的看着这个小儿子,心里想的是,大商后继有人了!
此刻起,王位继承人,他再也不考虑大王子了。
看到子受进朝,行礼拜见之后,帝乙传令:“左右,速速设个座席,就在孤家身侧!”
在满朝文武震惊的目光中,内官在帝乙的案席一旁,摆好了座席。
座席比帝乙的要矮不少,但是,那位置,是在大殿台阶之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