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我们提炼出《流量地球》的关键词:特效很棒、场面震撼、剧情感人、制作用心,就这四个…但这四个词语代表的是‘制作合格的基础上,要跟观众有情感共鸣’,所以,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降临》、《银翼杀手2049》在中国不够卖座!”

“因为缺乏情感共鸣,反倒是漫威、变形金刚包括很多怪兽电影在中国卖的很好,因为那是爆米花电影!”

“《流浪地球》的制作,我们前期筹备花费了整整一年半,拍摄用了半年左右,后期一年半…拍摄时候最大问题…”

然后花了十几分钟讲述《流浪地球》的工业化、程序化——每一环是透明的,开销是固定的,能直接让蛀虫们滚蛋!

张吃鱼也上台分享了《独行月球》的创作,他也挺认真的…详细阐述了创作和准备,台下的提问,也回答的很详细,到滕华涛了。

这哥们的发言,让人感觉很虚假…

他就吹“《上海堡垒》要什么效果,特效团队如何如何牛…”

完全不提《上海堡垒》的前期筹备、概念设计,台下观众提问,他完全顾左右而言他,又傲又装…

沈旭东打断他:“滕导,《上海堡垒》的原着,角色人物弧光和科幻设定毫无关系,它只是一个科幻背景下的爱情故事,剔除科幻,外面是特苏鲁降世,还是外星人发射轨道炮,亦或者奥丁举起冈格尼尔,没什么影响,因为它内在都是被学妹保护着男主角,男主角则在保护不需要他保护的学姐的故事…如何让这样软科幻变的硬起来,你们在做剧本阶段,有设计过吗?”

滕华涛愣了一会,然后道:“《上海堡垒》有特效,有高科技,有飞机战舰,有外星人,怎么不是硬科幻呢?”

沈旭东愣了一会,然后小心问了一句:“不是,您知道什么叫硬科幻嘛?”

“我当然知道!”

沈旭东看了他一眼,然后科普:“硬科幻和软科幻不是什么褒贬义词,它们就是一种分类方式下诞生的两个词罢了,硬科幻叫Hard Science Fiction,硬科幻的重点更加注重科学元素的真实性、可信度、可塑性和可能性,它的故事背景、设施和情节的核心是强调基于科学可预见的进展的未来,软科幻,Soft science fiction,科学元素并不是主要的焦点,通常采取的是一些未来可能存在,但并没有很详细研究的科技设施,这类作品,通常更加依赖幻想,使用极少数的科学概念,并与广泛的文学流派,如惊悚或浪漫主义等相结合…《上海堡垒》主线故事讲的是爱情,并不是科学…”顿了顿,沈旭东又问:“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上海堡垒》宣传的时候一直说自己是硬科幻…”

“…”

滕华涛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

沈旭东摇头:“我们很多电影人连科幻的基本概念都没搞明白,也要做科幻片?花这么多钱单纯为了买个教训吗?我不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