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房间里面没人了,李哺心又叫来一个亲信,让他一路跟着刚刚那个手下,出了城就将那人干掉,还有乔四也找个晚上一同干掉,毕竟只有死人才能真正的保证不泄密。

事情处理妥当之后,李哺心喃喃自语道:

“为何读书?呵,这个张修平和咱们陛下还真是不甘心呢?真认为寒门中能走出一名读书种子出来不成!”

没多久,管家就前来禀报,说是礼部尚书王大人求见,李哺心放下了手里的答卷。

“右相大人真是料事如神,一切都按照大人你的谋划在走,乔四将问题告诉我了,现在我按照陆云笔记回答的那份答卷应该已经放到了陛下的面前了。”

“嗯,那个考官那里交代清楚了了吧?”

“李大人放心,那个考官会一口咬定是他给陆云泄露了从春闱到殿试的所有考题,只是我不确定紫衣侯那边会不会查出蛛丝马迹。”

紫衣侯是大梁的间谍机构,直接对皇帝陛下负责的,号称无孔不入,天下没有他们查不到的秘密。

“查到了也无所谓,只要我们没有留下把柄就行,陛下要一个寒门状元,我们也是费劲心思的给他弄出来了,是陛下自己不满意咬定别人舞弊的!终有一直他会相信寒门是不可能出状元的。”

没错,陆云这件事情从始至终都是他们一手推动的,陆云从春闱的试卷就是礼部尚书模仿他的字迹提前写好的答案,然后跟陆云的答卷做了交换。

从陆云中了举人之后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之所以选定陆云,就是想证明寒门就算出了状元也只是一个书呆子,不会治理国家的。

结果谁知道皇帝会突发奇想的对陆云进行朝问,结果他们的事情提前败露了,所以只能推出一个主考官顶罪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他们的目的还是算到达了,皇帝在得到这个结果之后应该就不会继续执着于要一个寒门状元,到时候对科举就不会在一而再再而三改革了,这样他们对科举的操作就方便了许多。

“李大人英明,不过陛下和张修平的那个问题还是足够刁钻的,我当时都不知道如何作答的好,好在这次不需要好的回答,我就随意的写了一个书上的答案。”

礼部尚书惭愧的说道,进入官场这么多年,他早就忘记了读书的初心了。

李修平微微摇头,“这个问题本就算是无解的,至少在我看来答案就那么一个,你的回答应该和那个陆云的一样!”

“哦?那李大人的答案是?”礼部尚书疑惑的问道。

他作为礼部尚书,都觉得自己写的有点糊弄人了。

李哺心看了一眼桌上的答卷,“先不说我的,这是陆云的答卷,王大人可以看看是否和你的有区别。”

礼部尚书将陆云的答案打开,读着纸上的文字。

“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还真的给我的一样,看来我们有点多此一举了,而且这个陆云写的也太简单了吧!”

“他只中个举人都能把自己乐疯了的人,你还能指望他能有什么水平吗!”

李哺心不屑的说道,这也是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正眼看过那张答卷的原因。

“那右相大人的答案是否也是这个?”王尚书虚心求教道。

“当然,这不是至圣先师早就给出的标准答案吗,也是我们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只不过个人理解有所不同罢了!”

听到连右相都这么说,王尚书对于自己内心的那一丝怀疑顿时烟消云散。

大梁皇宫,由王尚书写的那种答卷出现在了皇帝的御书房,只不过上面的字数比陆云写的多上了不少。

穿着黄袍的年轻皇帝看着纸上的内容,俊朗的脸上不禁显露出几分失望之色。

“老师你觉得陆云这个回答怎么样?”

“还是先贤说的那一套没有任何变通,不是陛下真正想要的寒门状元。”

张修平的语气里面同样有着些许失望。

“嗯,看来跟调查的结果差不多,朕要寒门状元,那些人就专门给我造一个寒门状元出来吗,这是想给朕一个下马威啊?”萧成道喃喃自语道。

“陛下,请相信自己的判断,科举改革肯定能让寒门学子有更公平的机会,也有利于国家对于人才的选拔!”

科举的改革是张修平和景帝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为的就能够激起天下读书人的激情。

现在的科举制度着一些前代察举制度的遗风,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的推荐和考生本人的才情声望,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录取结果,没有名声的读书人很难受到阅卷官的青睐。

“这个我知道,紫衣侯那边传来消息,说这个陆云的确就是毫无背景的寒门,但是他才学只是如此,朕真的不知如何处理!”

紫衣侯遍布大梁的各地,在事发之后皇帝就知道了陆云在进京参加科举之后就没有和达官贵人有过接触,基本杜绝了舞弊的可能,尤其是殿试没有也完全没有带小抄之类的可能。

“陛下不如将计就计,他们现在只推出了一只替罪羊,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和陆云商量,让他‘供’出更多的参与舞弊的考官,借此机会先将主持科举的人换一遍。”

张修平面无表情的说道,政治斗争中没有觉得的对错,只有利益的多少,既然认定陆云舞弊能帮助他们实现目的,他们也不介意继续将错就错。

至于陆云的清白,这个不重要了。陆云只是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而已,没人会在乎的!

“嗯,这件事情就交给你负责,如果陆云愿意配合的话,事情结束之后可以保证优待他的家人。”

陆云舞弊的罪名一旦坐实,肯定就是欺君之罪,需要当街斩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