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贾母好奇地询问凤姐,是谁说起送戏的事情。凤姐笑着回答:“是舅太爷那边说的,他们说后天日子不错,要送一班新排出来的小戏班子,给老太太、老爷和太太贺喜呢。”接着,凤姐又笑嘻嘻地补充道:“不但日子好,而且还是个特别的好日子哦。”说这话的时候,凤姐还特意瞅着黛玉,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黛玉也只是微微一笑,没说什么。 王夫人在一旁接过话茬:“还真是呢,后天可是咱们外甥女儿的好日子呀。”

贾母微微一愣,思索了片刻,也笑着说:“瞧瞧,我这是真的老了,什么事儿都糊涂了。还好有我这凤丫头,就像我的‘给事中’一样,提醒着我。既然这样,那可太好了,你舅舅家给我们贺喜,同时也给你过生日,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嘛。”众人听了,都跟着笑起来,纷纷说道:“老祖宗说的话总是这么有道理,怪不得您有这么大的福气呢。” 正说着,宝玉走进屋子,听到了大家的这番对话,心里越发高兴,甚至手舞足蹈起来。当天,大家都在贾母这里一起吃饭,场面十分热闹,欢声笑语不断,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

饭后,贾政去谢恩回来,先到宗祠里磕了头,然后来到贾母跟前磕头请安,站着说了几句话后,就出去拜访客人了。接下来的两天,亲戚族人来来往往,家里热闹非凡,车马停满了门口,宾客们坐满了屋子,真是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就像诗中所写的“花到正开蜂蝶闹,月逢十足海天宽”。 很快,就到了庆贺的日子。这天一大早,王子腾和其他亲戚家就送来了一班戏班子,并且在贾母的正厅前面搭起了戏台。

外面的男人们都穿着正式的公服,在一旁陪侍着前来庆贺的亲戚,大概摆了十几桌酒席。 里面呢,因为是新戏,而且贾母兴致很高,大家就用琉璃戏屏把后厦隔开,在里面也摆上了酒席。上首的一桌是薛姨妈,由王夫人和宝琴作陪;对面的一桌是老太太,邢夫人和岫烟在一旁陪着;下面还空着两桌,贾母让人赶紧把人叫来。 不一会儿,就看见凤姐带着一群丫头,簇拥着林黛玉走了过来。黛玉稍微换了几件崭新的衣服,精心打扮了一番,整个人看起来就像嫦娥下凡一样美丽动人,她含羞带笑地出来和众人见面。

小主,

湘云、李纹、李纨都热情地请她坐上首的座位,可黛玉怎么也不肯。贾母笑着说:“今天你就坐下吧。” 这时,薛姨妈站起来问道:“今天林姑娘也有什么喜事吗?”贾母笑着解释:“今天是她的生日。”薛姨妈一拍脑袋,说道:“哎呀,我都给忘了。”她走到黛玉身边,说:“原谅我这记性不好,回头我让宝琴过来给姐姐拜寿。”黛玉连忙笑着说:“不敢当。”于是,大家都各自坐下。 黛玉坐下后,仔细看了看四周,发现唯独不见宝钗,便开口问道:“宝姐姐还好吧?怎么不过来呢?”薛姨妈回答说:“她本来是应该来的,只是家里没人看家,所以就没来。”

黛玉红着脸,微笑着说:“姨妈您家里不是新添了大嫂子吗,怎么还得让宝姐姐看家呢?大概是她怕人多太热闹,懒得过来吧。我还怪想她的呢。”薛姨妈笑着说:“难得你这么惦记她。她也常常念叨着你们这些姊妹们,过几天我叫她来,大家好好聚聚。” 说话间,丫头们开始下来斟酒上菜,外面的戏也开场了。开场的自然是一两出寓意吉祥的戏文。等到第三出戏的时候,只见舞台上出现了金童玉女,他们举着旗幡宝幢,引领着一个穿着霓裳羽衣的小旦。

小旦头上披着一条黑帕,唱了一会儿后就下去了。大家都不明白这出戏的内容,只听见外面有人解释说:“这是新编排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演的是嫦娥,之前因为堕落人间,差点就许配给别人了,多亏观音菩萨的点化,她还没出嫁就去世了,现在正升往月宫呢。你们没听见曲里唱的‘人间只道风情好,那知道秋月春花容易抛,几乎不把广寒宫忘却了!’” 接着,第四出戏是《吃糠》,第五出戏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舞台上还扮演出了海市蜃楼的场景,十分热闹。

正当大家看得高兴的时候,突然看见薛家的一个人满头大汗地闯了进来,他急匆匆地对薛蝌说:“二爷,您赶紧回去,还要到里面回明太太,让她也赶快回去,家里出了大事。”薛蝌忙问:“到底是什么事?”那家人说:“回去再说吧。”薛蝌连告辞都顾不上,就匆匆走了。

薛姨妈看到里面的丫头把话传进来,吓得脸色瞬间变得像土一样苍白,她急忙起身,带着宝琴,简单地告了个别,就立刻上车回家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屋里屋外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贾母说道:“咱们派人跟过去打听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大家都很关心呢。”众人纷纷答应了一声“是”。

暂且不说贾府那边依旧热热闹闹地唱戏,单说薛姨妈慌慌张张地回到家。刚到家门口,就看见有两个衙役站在二门口,几个当铺里的伙计在一旁陪着,伙计们见薛姨妈回来,忙说道:“太太回来就好了,其中缘由您自会明白。” 正说着,薛姨妈已经走了进来。那两个衙役看到这么多男男女女簇拥着一位老太太,心里明白这就是薛蟠的母亲。看这阵势,他们也不敢造次,只能垂手站立,恭恭敬敬地让薛姨妈进去。

薛姨妈快步走到厅房后面,远远就听见有人在大声痛哭,听声音是金桂。薛姨妈急忙赶过去,这时宝钗迎了出来,满脸都是泪痕。她见到薛姨妈,赶忙说道:“妈妈,您先别着急,现在当务之急是把事情解决好。” 薛姨妈跟着宝钗走进屋子。其实在进门的时候,她就听家里人说了大概情况,心里已经吓得直打哆嗦。她一边哭着,一边问道:“到底是和谁起了冲突?”家里的仆人回答说:“太太,这会儿您先别问那些细节了,不管对方是谁,打死人总是要偿命的,咱们还是先商量商量该怎么办吧。” 薛姨妈哭着走出来说:“这还有什么好商量的?”

仆人说:“依我们的想法,今晚赶紧准备些银两,让二爷带着去和大爷见个面。到了那里,找一个靠谱的刀笔先生,多给他些银子,先把死罪的罪名摆脱掉,回来之后再求贾府的人去上司衙门说情。另外,外面那些衙役,太太您先拿出几两银子打发他们,这样我们也好赶紧办事。” 薛姨妈说:“你们去找到那家人,答应给他们发送死者的银子,再给些养济的银子,只要原告不再追究,事情也许就能缓和一些。”宝钗在帘子里面赶忙说道:“妈妈,这可使不得。这些事啊,给的钱越多,他们闹得越凶,刚才小厮说的办法才是对的。”

薛姨妈又哭着说:“我也不想活了,赶到那里去见他一面,和他死在一起算了。”宝钗又着急又心疼,一边劝母亲,一边在帘子里面吩咐人:“赶紧和二爷去把事情办好。”丫头们把薛姨妈搀扶进屋里。薛蝌正准备往外走,宝钗叮嘱道:“有什么消息,立刻派人送信回来,你们在外面一定要小心照料。”薛蝌答应了一声,就匆匆离开了。 这边宝钗刚劝住薛姨妈,那边金桂趁着这个空当,抓住香菱又吵了起来:“平常你们总是夸他们家里有本事,打死了人也没事,所以才大摇大摆地进京来。现在好了,真的打死人了,我看你们也是慌了手脚。要是大爷明天有个三长两短回不来,你们肯定各自顾各自的,丢下我一个人受苦!”说着,又放声大哭起来。 薛姨妈在里面听到这些话,气得几乎昏过去。宝钗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正在这时,只见贾府里王夫人派了大丫头过来打听情况。

小主,

宝钗虽然心里明白自己和贾府的关系已经很紧密了,但一来这件事还没有正式挑明,二来现在事情紧急,她只能对那个大丫头说:“现在事情的来龙去脉还不清楚,只知道我哥哥在外面打死了人,被县里的人抓走了,也不知道会怎么定罪。刚才二爷已经去打听消息了,等有了确切的消息,我们会马上给那边的太太送信。你先回去替我们谢谢太太的惦记,以后我们还有很多地方要仰仗贾府的爷们帮忙呢。”那丫头答应了一声,就回去复命了。薛姨妈和宝钗在家里,心里七上八下的,完全没了主意。 过了两天,只见一个小厮回来了,他拿了一封信,交给小丫头拿进屋里。宝钗接过信拆开一看,信里写着:“大哥这件人命案是误伤,不是故意杀人。

今天早上我用自己的名义补了一张呈纸递了上去,目前还没有得到批复。大哥之前的口供很不利,等这张呈纸批准后,再进行一次录堂,如果能够顺利翻供,就有活命的希望。请赶紧从当铺里再取五百两银子来用,千万不要耽搁。请太太放心,其他的事情可以问小厮。” 宝钗看完信,把内容一字一句念给薛姨妈听。

薛姨妈擦着眼泪说:“这么看来,你大哥的死活还不一定呢。”宝钗安慰道:“妈妈,您先别伤心,等把小厮叫进来,问清楚情况再说。”于是,她打发小丫头把小厮叫进屋里。薛姨妈迫不及待地问小厮:“你把大爷的事情详细地说给我听听。”小厮说:“我那天晚上听见大爷和二爷说的那些话,当时就把我吓糊涂了。”究竟小厮会说出什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