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小主,

你知道外面的人都怎么叫他?” 凤姐问:“叫他什么?”贾琏说:“叫他什么?叫他‘忘仁’!”凤姐忍不住扑哧笑了出来:“他不叫王仁叫什么呀?”贾琏说:“你以为我说的是那个王仁啊,我说的是忘了仁义礼智信的那个‘忘仁’!”凤姐说:“是谁这么刻薄,这样糟践人。” 贾琏说:“这可不是糟践他,今天我索性都告诉你,让你也知道知道你哥哥的好事。你知道他给你二叔做生日的事儿吗?”凤姐想了想说:“嗳哟,对呀,我还忘了问你,二叔不是冬天生日吗?

我记得每年都是宝玉去。之前老爷升职,二叔那边送过戏来,我还偷偷说,二叔这人最吝啬了,跟大舅太爷不一样。他们自家兄弟还像乌眼鸡似的。可不是嘛,昨天大舅太爷去世了,你看他作为兄弟,出面操办过什么事儿吗?所以那天我还说,等他生日的时候,咱们请个戏班子,省得在亲戚面前落下亏欠。可现在这么早就做生日,也不知道他安的什么心。” 贾琏说:“你还做梦呢。他一到京城,趁着舅太爷去世,就办了个吊唁仪式,他怕咱们知道了拦着他,所以没告诉咱们,捞了好几千银子。后来二舅怪他,说他不该把好处都占了。

他招架不住,就想出个法子,借着你二叔生日的由头,又想再捞一笔钱,好让二舅太爷消消气。也不管亲戚朋友的,大冬天的,也不管人家知不知道,这么做简直太丢脸了!你知道我一大早起来干嘛去了吗?现在因为海疆的事儿,御史参了一本,说大舅太爷有亏空,他已经死了,这笔亏空得由他弟弟王子胜和侄子王仁来赔补。他们爷俩急得不行,找我帮忙托人情。我看他们吓得那样,再加上这事儿也关系到太太和你,我才答应的。想着找总理内庭都检点老裘帮忙办办,或者让前任后任通融通融。结果去晚了,他进宫去了,我白跑了一趟。

他们家里倒好,还在那儿定戏摆酒呢。你说说,这能不让人生气吗?” 凤姐听了,才知道王仁竟然做出这种事。但她向来要强,又护短,听贾琏这么说,就说:“不管他怎么样,到底是你的亲大舅儿。再说了,这件事上,去世的大舅太爷和活着的二叔都会感激你。算了,没什么可说的,我们家的事,我也只能低声下气求你了,省得连累别人受气,背地里骂我。”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她掀开被窝,一边坐起来,一边挽头发,一边披衣裳。 贾琏说:“你也不用这样,是你哥哥不是人,我又没说你。而且我出去了,你身体又不好,我都起来了,他们还在睡觉。咱们老一辈可没这个规矩!你现在倒当起好好先生,什么都不管了。

我就说了一句,你就起来了,明天我要是嫌弃这些人,难道你都能替他们做事吗?真没意思!” 凤姐听了,才止住眼泪,说:“天不早了,我也该起来了。你要是真有这份心,就替他们家好好办办,这也算是你的情分了。再说了,这也不只是为了我,太太知道了也会高兴的。”贾琏说:“知道了,‘大萝卜还用屎浇’,这点道理我还不懂吗。” 平儿在一旁说:“奶奶这么早起来干嘛呀,平常您不都是按时起床的嘛。

爷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火,拿我们撒气。何必呢,奶奶为爷也操够了心,哪件事不是奶奶冲在前面。不是我说,爷这些年也没少享受现成的,现在替奶奶办点事,还这么拿腔作势的,也不怕让人寒心。而且这也不只是奶奶的事。我们起晚了,爷生气也是应该的,可我们说到底就是奴才呀。奶奶为了这个家,身子都累出病了,这又是何苦呢。”说着说着,平儿自己的眼圈也红了。 贾琏本来就一肚子气,听到平儿和凤姐这又尖刻又柔情的话,气也消了几分,笑着说:“行了,算了吧。有她一个人说就够了,你就别帮腔了。

反正我是外人,等哪天我死了,你们就清净了。”凤姐说:“你可别这么说,谁知道谁会怎么样呢。你不死我还想死呢,早死一天早省心。”说着,又哭了起来。平儿只好又在一旁劝了半天。 这时,天已经大亮了,阳光透过窗户洒了进来。贾琏也不好再说什么,站起身来,走了出去。

凤姐自己起床后,正坐在梳妆台前梳洗打扮。这时,王夫人身边的小丫头匆匆走进来,说道:“太太吩咐,让我问问二奶奶,今日去不去舅太爷那边?要是去的话,太太说让二奶奶和宝二奶奶一起去。” 凤姐因为刚刚听了贾琏说的那些关于娘家的事,心里正沮丧失望,恨自己娘家不争气。再加上昨夜在园子里受了那场惊吓,实在是没什么精神,便说道:“你先回去回复太太,我还有一两件事没处理完,今天去不了。况且他们那边也不是什么要紧的正事。宝二奶奶要是想去,就让她自己去吧。”小丫头听了,答应一声,转身回去向王夫人复命去了。 凤姐梳好了头,换了身衣服,心里琢磨着,虽然自己不去,但也应该给宝钗带个信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宝钗刚嫁过来不久,出门在外,自己作为嫂子,自然要过去照应一下。于是,她先去见了王夫人,随便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便转身来到了宝玉的房间。 走进宝玉的屋子,只见宝玉穿着衣服,歪躺在炕上,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宝钗梳头。凤姐站在门口,还是宝钗一回头看见了她,连忙起身让座。宝玉也赶紧从炕上爬起来,凤姐这才笑嘻嘻地坐下。 宝钗嗔怪麝月道:“你们瞧瞧,二奶奶进来了,也不知道通报一声。”麝月笑着解释道:“二奶奶刚进来的时候摆手,不让我们出声呢。” 凤姐便打趣宝玉道:“你还不赶紧走,在这儿等什么呢?

都这么大个人了,还像个小孩子似的。人家姑娘自己梳头,你趴在旁边看什么?成天都在一个屋子里,还看不够啊?也不怕丫头们笑话。”说着,“哧”地笑了一声,还瞅着宝玉咂了咂嘴。 宝玉虽然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并没有太在意。倒是宝钗被说得满脸通红,又不好直接反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时,袭人端了茶过来,宝钗只得借机搭讪着,自己递了一袋烟过去。 凤姐笑着站起来接过烟,说道:“二妹妹,你别管我们的闲事了,赶紧穿衣服吧。”

宝玉也在一旁假装找这个、弄那个,掩饰自己的尴尬。 凤姐又说:“你先走吧,哪有爷们儿等着奶奶们一起走的道理呀。”宝玉说:“我只是觉得我这身衣裳不太好看,比不上前年老太太给的那件雀金呢。” 凤姐故意逗他:“那你为什么不穿呢?”宝玉回答:“现在穿太早了。”凤姐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暗自后悔,幸亏宝钗和王家也是亲戚,只是在那些丫头们面前,她已经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袭人见状,接过话茬儿说道:“二奶奶还不知道呢,就算能穿,他也不会穿了。”凤姐好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袭人道:“跟二奶奶说,我们这位爷的行事,真是让人意想不到。那一年二舅太爷过生日,老太太给了他这件衣裳,谁知道当天就给烧了。

我妈病重,我没在家。那时候晴雯妹妹还在,听说她带病给他补了一整夜,第二天老太太都没看出来。去年有一天上学,天气冷,我让焙茗把那件衣裳拿给二爷披上。谁知二爷一看到这件衣裳就想起了晴雯,说再也不穿了,还让我给他收一辈子呢。” 凤姐没等袭人说完,就说道:“你提起晴雯,真是可惜了那孩子。模样儿、手艺都好,就是嘴厉害点儿。偏偏太太不知道听了什么谣言,活生生地把她的小命给要了。还有一件事,那天我瞧见厨房里柳家的女儿,叫什么五儿,那丫头长得跟晴雯简直一模一样。我本想把她叫进来,后来问了她妈,她妈说很愿意。我想着宝二爷屋里的小红跟了我,我还没把人还回去呢,就打算让五儿补进去。

平儿说太太那天说了,凡是像晴雯那样的,都不许派到宝二爷屋里。我就把这事儿搁下了。如今宝二爷也成家了,还怕什么呢,不如我就把她叫进来。也不知道宝二爷愿不愿意?要是想晴雯了,看看五儿也就行了。” 宝玉本来都准备走了,听到这些话,一下子就愣住了。袭人道:“怎么会不愿意呢,早就想把五儿弄进来了,只是因为太太的话太坚决了。”凤姐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就把她叫进来。太太那边有我顶着。”宝玉听了,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这才起身往贾母那边去了。 这边宝钗开始穿衣服。凤姐看着宝玉和宝钗两人恩恩爱爱的样子,又想起贾琏刚才那副生气的模样,心里一阵难过,坐也坐不住了,便起身笑着对宝钗说:“我和你一起去老太太屋里吧。”说完,笑着出了房门,和宝钗一同去见贾母。 到了贾母那里,宝玉正在向贾母禀报要去舅舅家的事。

贾母点点头说:“去吧,不过要少喝点酒,早点回来。你身子才刚好些。”宝玉答应着出来,刚走到院子里,又转身回来,在宝钗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宝钗听了,笑着说:“知道了,你快去吧。”这才把宝玉催走了。 贾母和凤姐、宝钗没说上三句话,就见秋纹进来传话:“二爷打发焙茗回来,说请二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