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仓库,他找到了杨强,两人一道前往休息室。杨开坐下后,目光落在杨强身上,问道:“强子,关于今早新来的这批人,怎么安排的?”
杨强回答得一丝不苟:“村长送来了五名男性和十名女性,依照文经理的指示,五名女性已交由杨娟组长负责,八名男性由杨东组长进行分配,剩余的两名新人,一名将加入挑水组,另一名则去称重组。”
杨开轻轻点头,他目光坚定:“对于这些新面孔,各组长必须倾注更多的关心与指导,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并熟练工作。同时,向他们清晰传达我们的规章制度和薪资待遇,切记,我们不能因为新人的加入而影响产品质量。”稍作停顿,他补充道:“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杨强明白他的严肃并非无的放矢,立刻表示:“总经理,您放心,我会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见他态度坚定,杨开继续询问:“现在仓库中的成品有多少?原材料的储备又是怎样?”
杨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笔记本,条理清晰地汇报:“目前仓库中成品有6752瓶,还有正在装瓶的,预计今天能入库6000瓶左右。至于原材料,今天送来了4000斤咸菜,葱姜蒜各两百斤,白豆两百斤,都是已经加工好的。
此外,还有充足的调料和菜籽油,加上您刚运回的猪肉,我们的食材库存恰好能够满足日常生产需求。”
杨开满意地点头:“好,按照你们的计划推进生产,务必确保各项数据准确无误。另外,五点半记得保留一个灶台用于做饭。包括前面工地的工人,你通知杨娟和杨东,让他们做好相应的安排。
还有,从明天起,厂区这边将负责提供两顿饭,愿意在厂区用餐的请自备碗筷,如果想回家的自然也可以,采取自愿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好了,你可以去忙了。”
杨文一离开,他便提着水壶,拿着白糖,去了工地那边。和村长聊了几句,环顾一圈,便转身离开。
回到休息室,杨开立刻翻出记账本,开始记录最新的开支。完成后,他又开始在各个工作区之间进行巡查。
午后三点,杨文终于从城里回来了。杨开立刻将他唤至休息室,声音中满是关怀:“文哥,请坐,喝口水,稍微休息一下。”话音未落,他便着手为杨文倒水。
杨文落座后,杨开继续询问:“文哥,四合院现在有多少成品?”
杨文回答得干脆利落:“已经完成了600瓶。”
杨开微微点头:“嗯,暂时应该是足够的。我明天一个人去送货,你盯着生产。以后我们可能很少再使用驴车了,我已经和印刷厂商量好了,用他们的卡车运送货物,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
杨文赞同地点头:“好的,我完全按照你的计划来,工厂这边你放心交给我。”
两人随后聊起生产上的各项事务,杨文喝了一杯水,稍作休息后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
当夜幕降临,杨文组织了一场会议,为新员工发放了生活用品和工服——尽管后者还需等待几天才能制作完成,而杨开并未在此时露面。
次日,杨开独自一人驾驭着驴车驶向城市,当他抵达四合院时,冯爱国和王伯已恭候多时。
他急匆匆地打了个招呼:“各位好,真是抱歉,我来得有些迟。”短暂的寒暄过后,冯爱国接手了驴车,杨开打开大门,引领众人进入院中,然后和冯爱国一同将驴车引入。
杨开指示冯爱国去卸货,然后邀请王伯和其他人一同前往客厅,但众人皆婉拒。只有王伯和一位名叫漳浦的男子跟随他步入客厅。
一进门,王伯便笑着介绍:“杨同志,这位是我的好友漳浦,他对古建筑颇有些研究。昨日他听我提起你的项目,便主动提出要帮你修改设计。你看一看他最新的图纸。”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了杨开。
杨开接过图纸,细细端详,心中不禁感叹:这绝对是大手笔!新图纸完美融合了他的要求,又增添了若干仿古元素,设计得无比精妙,足见此人的制图技艺和古建筑知识都非同小可,这个修改让他无比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