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巧拙

毕正义打定主意,心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咬了咬牙,说道:“打我的人,就在这楼里!”武默三心说简直无法无天,鼓励道:“小伙子,你把那两个小混混揪出来,我给你撑腰做主!”

毕正义领着武默三等人径直上楼,来到三楼重症监护室门前,黑衣黑裤黑鞋一胖一瘦两人,分站左右,门神护法,阻挡一切闲杂人等不得入内。毕正义伸手一指:“就是他俩!”

此言一出,人人耸动。两黑衣人一懵,明显没认出眼前的木乃伊。毕正义狞笑一声:“怎么?你们的棒球杆呢?刚打完就不认得啦?”两黑衣人闻言,脸色大变。

武默三脸色更是大变,厉声责问:“这到底怎么回事!”两黑衣人没想到蒙面作案,仍然东窗事发,一齐告饶:“都是小宋乡长出的主意,让我们设卡阻拦来找事儿的记者,让他们知难而退。我们也是迫于无奈,不执行不行啊。”

此时观者如堵,事态眼看扩大。武默三心里大骂尔等蠢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强压怒火,赶紧平事,赔着笑给毕正义道歉。毕正义站在重症监护室门口不为所动,伸出三根手指,在武默三面前晃了晃。

武默三仿佛一下被揪住了小辫子,头皮一紧,继续赔笑给予暗示:“好兄弟,好兄弟!底下人不懂事,您是大记者,大人不记小人过。咱们有话好好说,一切好商量。”随即喝散众人,屏退左右,把毕正义拉到隔壁一间空着的病房,让办公室洪主任送来一万块钱现金,塞到毕正义手里:“兄弟这么大的记者,贵报这么大的媒体,还亲自跑过来采访,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咱们基层确实不容易,还请兄弟高抬贵手,这点钱算是医药费,不成敬意,务必收下。咱们不打不相识,以后大家就是好哥们儿,咱们来日方长,向前看。”毕正义看了看钱,意味深长:“那就向前看吧。”

小主,

卫生院大院角落里,小宋乡长大骂两个黑衣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玩意儿!老子让你们‘平事儿’,让你们打人了吗!”两个黑衣人完全没有了刚才暴打毕正义时的威风凛凛,一副黔驴技穷的表情:“啊?‘平事儿’不是打人的意思吗?”

小宋乡长急得跳脚:“臭狗屎,大傻X!你俩是从上世纪穿越回来的吧?记者来找事直接扔到井筒子里,神不知鬼不觉。睁眼看看!这他娘的都什么年代了,还打打杀杀的。钱!钱!钱!用钱平事儿,钱平一切事儿,懂吗?”

黑衣人甲一脸委屈:“用钱平事儿道理都懂,关键是这钱乡里不给报销啊。”黑衣人乙更进一步:“更关键的是,俺们不像宋乡长您家里有矿,老爷子是黑镇首福,就咱这个家庭条件,怎么垫也垫的起啊。”

白天的事,往往需要晚上解决。小馆,斗室,夜宴。为秘其事,武默三特意在县城里找了一个会所——所谓“会所”,是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特殊产物,当吃喝被严管、宴请很敏感的时候,广大餐饮行业同仁充分运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典战术,化整为零,游击作战,把大饭店化为小会所,由大马路转入小街巷,继续在隐蔽战线艰苦作斗争。故而名曰“会所”,往往大隐隐于市,潜伏于居民楼里,藏匿于老城旧区,需要群众慧眼发现。但一般群众发现不了,因为会所一般不接待群众,凡来这吃饭的人,都是不想让人知道的人,而在县城,此类人尤其之多。

县城是典型的熟人社会,街上随便两人相遇,通过共同认识的第三人,总能攀上关系。在街上尚且如此,在饭店更不用说。往往吃个饭,抬眼就能撞见熟人。真要撞见熟人还好,怕的是撞见半熟不熟的人,看见谁谁和谁谁吃饭,总能引发联想,偏偏我们的国民特性,又非常善于联想——所以会所更加吃香,自有偌大的市场。

作为一般群众的郝白,到了这家会所,暗暗吃惊——原来就在郝白家不远处,位于城河里“不拆部分”之中。观其门,比郝白家要破败许多,往来之人谁也想不到里面别有洞天;进其院,花木扶疏,有字有画,别有一种庸俗的雅致;问其人,竟是楚鹿故人——店主和在乡政府门口开小吃店的曹大爷是堂兄弟,从旧社会到新中国,曹家累世为厨,孩子们起名也在图省事儿中带着古风,按照先后顺序数字排队,曹大爷是曹六,这位是曹七,兄弟俩一个开店在深山大路边,处于“阴之阳”,一个开店在县城小巷里,是为“阳之阴”,一条楚河东流注入城河,连起血脉。如今会所主事的是曹七的儿子曹小七,早已安排妥当,今夜闭门谢客,只此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