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绿色金条

李向东无语,更正他的话,“波罗乃兹,不是半拉……那啥!”

“呜呜呜——嗤!”

一辆公交车停在两人眼前。

在公交车上又咣当了半天,两人才到了位于胜利大街上的长春旅馆。

安顿好行李,两人吃了点东西就洗漱睡觉了。

雪白的床单,柔软的床垫,两人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和前台的漂亮服务员小姑娘打听了一下君子兰花市的位置,两人背着一兜子钱就去了。

君子兰作为长春的市花,长春作为君子兰在华夏的发源地,两者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斩不断的神奇关系。

60年代的时候,君子兰在民间很少见。大家认为这种花在是毒草,养它,就是有资产阶级思想。

而买卖君子兰就更甭提了,那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虽然这样,可六十年代的时候,依然有人愿意为了珍稀品种的君子兰买单。有的人情愿卖了瑞士手表和自行车,也要花180元买一盆君子兰。

而在1978年前后,长春已经开始有了买卖君子兰的市场。

李向东清楚的记得,在80年代初的时候,君子兰价格一路走高,市场供不应求。一盆好品种的君子兰,卖价通常是长春人月收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1982年的时候,长春市政府出台君子兰“限价令”,规定一盆君子兰售价不得超过20 0元。

此时买卖君子兰能挣钱,但是挣不了那么多,真正把君子兰价格炒高的是在1984年发生的两件事。

第一件,1984年10月11日,君子兰被命名为长春市市花。

第二件,长春市提出发展“窗台经济”,号召家家都要养3盆至5盆君子兰。

在这两件事儿的影响下,长春市家家户户都以养君子兰为荣,珍品君子兰的市价超过万元大关,最贵的一盆君子兰甚至卖出了数十万的高价。

当然,这场如同“郁金香泡沫”相同的鲜花炒作,在1985年6月遭遇“黑色之夏”。

长春市政府采取了行政手段抑制超高的花价后,君子兰花价贬值约99%,史称君子兰事件。

李向东回想起这场事件的时候,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不知道当时都是谁在这场泡沫里赚的盆满钵满!

两人出了旅馆,直奔刚才漂亮小服务员说的长春凤冠联营花卉市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