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村长大伯,我还有个事儿要跟你商量。”
手里捏着李向东给他的崭新的毛票,村长心情大好,“你说嘛!”
“我还想订购一批五针松盆景,价格嘛,还是按照今天的价格。”
村长眼睛瞪的老圆,嘴唇都有点颤抖,“真的么?”
“真的。”
“那你要多少嗦?”
“越多越好,我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两年之后,我要成品。”
掐指算算,1982年的下半年江浙地区开始炒作五针松盆景,其中,沈冶民先生编撰的《五针松盆景》一书问世被称为“五针松事件”爆发的导火索。
因为当时五针松素材不多,所以它的价格也是炒得贵的惊人——需按五针松的芽头数论价!
李向东在两年后的上半年来收购,时间上正合适。
不像工业品制造,一上机器咔咔咔的就能生产出一大堆来,培育盆景最需要的是时间的打磨。
其实,两年之内肯定不会培育出特别大的盆景,只是用来赚一波快钱,也足够了。
当村长听李向东说出“越多越好”四个字时,双眼亮的跟小灯泡似的,唰唰唰的放光,“真的么?有多少要多少么?没有大的,小的也要么?”
“要呀!除了这些,我还准备在你们村建立一个盆景园,专门培育各色盆景,到时候大家都能来盆景园上班赚钱。”
“盆景园?上班?你能要多少人?”
李向东估摸着,如果出口证书能办下来,五针松,银杏,红枫,金钱松,对联白蜡这些,国外需求还是蛮大的。
“目前估摸着,百十人吧!不过后面如何发展,是不是需要再扩大规模就需要看市场的反应了。”
“什么?百十人?老天爷爷,那要是这样的话,乖儿子们就都可以回来上班了。”
村长一把握住李向东放在八仙桌上的手,“李老板,说的可是真的么!”
李向东笑着说,“我怎么会拿正经事儿开玩笑呢!”
给村长吃了定心丸,他这才提出自己的要求,“不过,我还有个不情之请。”
“什么事儿,你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