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大荒地村名荒地 余家包迁地变迁

寻村踪 资生 7697 字 3天前

大荒地村名荒地,余家包迁地变迁。

村落发展故事新,历史足迹话荒地。

寻踪大荒地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珙王山蜿蜒的山峦之间,映照着金沙江畔的拖布卡镇大荒地村。我踏着脚下青石小路,心中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带着一丝探寻的渴望,来到了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大荒地村,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不禁想象起这里曾经的荒凉与贫瘠。然而,当我走进这片土地,却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阳光洒在村头的古树间,斑驳的光影在石板路上跳跃,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在这里,我有幸遇到了杨朝泰、岳顺良、曾玉文这三位村民。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到家中做客,并开始向我讲述大荒地村的历史变迁和村民们的不屈足迹。

杨朝泰老人年过古稀,却依然精神矍铄。他告诉我,大荒地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村民们为了生存,不畏艰辛,开垦土地,逐渐将这里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村庄。

岳顺良老人则回忆起了一段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他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荒地村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村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流浪。然而,他们从未放弃希望,始终坚信,只要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曾玉文老人则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她回忆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大荒地村有一位名叫李大娘的村民,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她毅然决然地带领村民们开凿了一条水渠,解决了村里的饮水问题。李大娘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誉为“大荒地村的女英雄”。

听着三位老人的讲述,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到了大荒地村那段充满坎坷与辉煌的历史。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的坚韧和智慧,书写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故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如今,大荒地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那段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历史,却永远镌刻在他们的心中。我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村民们的敬意,离开了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继续我的寻踪之旅。

岁月留痕

离开杨朝泰、岳顺良、曾玉文三位老人的家,我沿着村中的小路继续前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村中央的一片开阔地上,我发现了一座古朴的石碑,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石碑的基座上,雕刻着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显然是村民们为了纪念某位对村庄有重大贡献的人物而立的。

我蹲下身来,仔细阅读石碑上的文字。碑文记载了这位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村里的贡献。这位人物名叫李老汉,是大荒地村的一位老党员,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回到村里后,又带领村民们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

石碑的旁边,是一座小型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几位在大荒地村牺牲的烈士的名字,他们是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村民们告诉我,这些烈士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他们,让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前行。

沿着小路,我来到了村子的边缘,那里有一片被岁月遗忘的土墙遗址。土墙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它曾经的坚固和壮观。这是大荒地村在历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的防线,也是村民们不屈不挠的象征。

在土墙的旁边,有一座小庙,庙里供奉着村里的保护神——土地公公。村民们说,每年农历二月二,是土地公公的生日,他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走进庙内,发现香火依然旺盛。村民们虔诚地祈祷,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过去的怀念。我默默地站在一旁,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流传下来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离开庙宇,我来到了村子的另一头,那里有一片正在修建的太阳能发电站。这是大荒地村近年来发展的新项目,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荒山野岭变成了致富的沃土。

夕阳西下,我站在山顶俯瞰大荒地村的全貌。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庄上,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我心中充满了感慨,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也铸就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随着夜幕的降临,我结束了在大荒地村的寻踪之旅。我知道,这里的故事还有很多,还有很多等待我去探索。而我,也将带着这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思考,继续前行。

历史的沉淀

大荒地村民委员会,原名大荒地,这个名字如同它的历史一样,充满了深沉与厚重。随着时间的流转,这个村庄的名字也随着地理位置的变迁而演变。从民国时期到如今,大荒地村历经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了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56年,大荒地村隶属于东川矿区拖布卡区拖布卡乡,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村民们开始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57年,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大荒地村归属因民区拖布卡乡,这一变化并未影响村民们的生活节奏,他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用汗水浇灌着希望。

1958年,随着东川市因民区的成立,大荒地村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它成为了东川市因民区拖布卡乡的一部分。这一年,大荒地村设立了大队,成为了拖布卡人民公社的组成部分,标志着村庄组织形式的正式确立。

1965年,大荒地村正式设立为大队,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村庄的组织和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1984年5月,大队被改称为乡,大荒地村成为拖布卡区公所的一部分,这一时期,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

1988年1月,随着行政区划的进一步调整,大荒地村公所成立,村庄的行政管理更加规范。1999年,东川撤市设区,大荒地村归属东川区拖布卡乡,这一变化使得村庄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2000年,村公所正式更名为村委会,这一举措标志着大荒地村的民主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2005年11月,东川区乡镇机构改革,拖布卡乡与播卡乡合并成立了拖布卡镇,大荒地村也随之更名为拖布卡镇大荒地村委会。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荒地村的名字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精神内核却始终如一。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从大队到乡,再到村公所、村委会,每一次变迁都伴随着村庄的发展和进步,见证了村民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大荒地村继续向前迈进。今天的它,已经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新农村。村民们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书写着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村民的足迹

大荒地村,这个深藏在珙王山脉怀抱中的美丽村庄,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这里共有9个村民小组,他们有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壮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布朗族等多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共处的大家庭。

新厂沟、大荒地、董家梁子、老干沟、樊家坪子、排子田、余家包、新塘、补味,这些村民小组的名字,如同九颗散落在土地上的明珠,每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每颗都蕴藏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新厂沟村民小组

新厂沟村民小组,坐落在珙王山脉的怀抱中,海拔1880米的山沟里,这里曾是民国初年开采铜矿的繁忙之地。岁月流转,山沟的岩石间仍可见到那一段段被历史风化得斑驳的矿道,那是先辈们辛勤劳作的见证。

“新厂沟”这个名字的由来,与这里的历史息息相关。当年,这里的第一批采矿者,因为开采时间晚于其他矿区,未能抢在市场热潮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得名“新厂沟”。然而,这里的村民们并没有因为名字的由来而气馁,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这里,村民们不仅开矿炼铜,他们还充分利用了山沟的自然资源,种植着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玉米地里的金黄一片,麦浪翻滚,丰收的季节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村民们辛勤地耕耘着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出希望,用勤劳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山沟里,村民们便开始了新的一天。他们穿着粗布衣裳,头戴草帽,踏着崎岖的山路,走向矿山和农田。在矿山上,他们挥汗如雨,凿石挖矿,将一锄一锹的铜矿石从山中开采出来。而在农田里,他们则挥舞着镰刀,收割着金黄的麦穗,或是播种着来年的希望。

新厂沟的村民们深知,单一的采矿业并不能保证生活的稳定,因此他们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他们尝试着种植中药材、发展养殖业,甚至在山沟里养殖起了蜜蜂,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起了特色农业。这些努力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收入来源,也为山沟带来了新的生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厂沟的村民们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在村头的古树旁,村民们会聚在一起,讲述着矿山的故事,传承着祖先们的智慧和勇气。节日里,村民们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的舞蹈,欢庆着丰收的喜悦。

如今,新厂沟的村民们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将“新厂沟”这个名字,与勤劳、智慧、团结和希望紧密相连,传承下去。

大荒地村民小组,

大荒地村民小组,位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之巅,这里是一块被云雾缭绕的神秘土地。这里的村民,如同山梁上的松柏,根深叶茂,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小主,

在这片广袤的山梁上,村民们居住的房屋错落有致,仿佛是山间点缀的明珠。他们以勇敢和智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希望,收获着幸福。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山梁上,村民们便开始了新的一天。他们迎着朝阳,踏着蜿蜒的山路,走向自家的田地。这里的土地虽然贫瘠,但村民们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崎岖的山坡上开垦出一片片沃土,种植着玉米、土豆、荞麦等农作物。

大荒地村的村民,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深知,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因此,村民们之间关系和睦,互帮互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乡土文化。

在村民们辛勤劳作的日子里,他们还会在闲暇之余,传承着祖先们留下的民间艺术。山歌、舞蹈、刺绣等,都是村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便围坐在篝火旁,欢歌笑语,讲述着彼此的故事,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这里的孩子们,从小便在父母的熏陶下,学会了勤劳、勇敢、智慧的品质。他们不畏艰难,勤奋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每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村民们都会为之欢欣鼓舞,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岁月如歌,大荒地村的村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一片荒凉的山梁,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庄。

如今,大荒地村的村民们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他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祖先们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

董家梁子

董家梁子村民小组,坐落在珙王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2000米的高峰之上。这里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村子就座落在一条蜿蜒的山梁上,山梁起伏,犹如巨龙蜿蜒,气势磅礴。村民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勤劳的双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耕种、狩猎,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家园。

“董家梁子”这个名字,源于村中住户大多姓董的实际情况。董姓祖先们在这里开疆拓土,繁衍后代,逐渐形成了以董姓为主的村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家梁子村民小组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