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寻村踪之汤丹镇梨坪村

寻村踪 资生 7544 字 3天前

山梁地势梨坪寻,栗树资源富饶村。

栗坪梨坪同创意,村名演变意深沉。

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怀揣着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踏上了前往汤丹镇东北方的梨坪村的旅程。随着车轮的滚动,我穿过了一道道蜿蜒的山路,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廊。两旁的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一片片翠绿的蔬菜地错落有致,散发出勃勃生机。终于,我抵达了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

梨坪村,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诗意。当我走进村庄,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驻足。村庄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房屋仿佛是山间的一颗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房屋的屋顶上,炊烟袅袅,飘散着饭菜的香气。小溪潺潺,清澈见底,溪水旁的石头上,野花争奇斗艳,蝴蝶翩翩起舞。这一切,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让人陶醉其中。

村庄的空气清新得仿佛能洗净心灵,鸟语花香,每一声鸟鸣都像是大自然的歌谣,每一朵花香都像是大自然的馈赠。我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清新的空气,心中充满了宁静和喜悦。我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深深吸引,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决定在这里停留,探寻梨坪村的秘密。

我漫步在村子里的小巷中,两旁的房屋墙壁上,绘满了色彩斑斓的壁画,讲述着村庄的历史和文化。每一幅壁画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对梨坪村的历史充满了好奇。我看到了描绘古代村民劳作的壁画,看到了记录村庄重要事件的壁画,看到了展现村庄传统节日的壁画。这些壁画让我对梨坪村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让我对即将开始的探索之旅充满了期待。

我决定在这里寻找更多关于梨坪村的故事,无论是古老的传说,还是现代的发展,我都想一一了解。我相信,在这个被群山环绕的小村庄里,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着我去发现。而这一切,都让我对梨坪村的邂逅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我在梨坪村的小巷中漫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青石板路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不经意间,我遇到了两位热情的村民——杨玉山和孙发民。杨玉山年过六旬,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藏着无数的故事。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孙发民则年轻一些,他的脸上洋溢着温暖的微笑,给人一种亲切和友好的感觉。

他们看到我对村庄的好奇眼神,仿佛感受到了我的内心渴望,主动上前搭话:“你好,字老师,欢迎来到梨坪村。我们这里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等你去发现。”

我微笑回应:“谢谢您,李大哥。我对梨坪村的历史非常感兴趣,能告诉我一些关于村庄的故事吗?”

杨玉山和孙发民相视一笑,仿佛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他们开始向我讲述梨坪村的起源、发展以及一些传奇故事。孙发民指着村口的一棵古树说:“这棵树可是我们村的‘风水树’,据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见证了梨坪村的兴衰。每当有新生命诞生,或者有重要的事情发生,我们都会在这棵树下举行仪式,祈求平安和好运。”

杨玉山接着说:“我们村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叫做‘梨花庙’,里面供奉着村里的守护神——梨花仙子。每年的庙会,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庙会上有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还有各种美食和小吃,热闹非凡。我们还会举行盛大的舞狮舞龙表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听得津津有味,对这两位村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讲述让我对梨坪村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即将开始的探索之旅充满了期待。

杨玉山和孙发民看出了我的兴趣,他们热情地邀请我:“既然你对梨坪村的历史这么感兴趣,不如就跟着我们一起深入探索吧。我们可以带你去看看那座古老的庙宇,也可以带你去体验一下我们村的传统手工艺。”

我欣然接受邀请,从此,我与梨坪村的故事开始了。在杨玉山和孙发民的带领下,我踏上了这段充满历史和文化韵味的旅程,每一处古迹,每一片风景,都让我对梨坪村有了更深的感情。

2

梨坪村的起源

在杨玉山和孙发民的引领下,我踏入了梨坪村的历史文化展览馆。馆内光线柔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古木香气,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墙壁上挂满了古老的照片,记录着村庄的变迁;展柜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物,从石器时代到现代,时间在这里凝固,却又生动地展现着梨坪村的历史脉络。

“梨坪村的命名,其实蕴含着一段生动的故事。”杨玉山站在展馆中央,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还叫做栗坪。那时候,村子里遍植栗子树,栗子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当秋天来临,满山遍野的栗子树挂满了金黄的果实,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因此得名栗坪。”

小主,

我好奇地望着杨玉山,等待着他继续讲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的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孙发民接过话茬,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大约在清朝末年,村里的一个富户从外地引进了一种新的果树——梨树。这种梨树不同于我们这里常见的梨,它的果实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我听得津津有味,不禁想象着那个时代梨树初到梨坪村的情景。

“那个富户将梨树种植在自家的院子里,不久后,他的梨子就闻名乡里。”杨玉山继续说道,“村民们纷纷效仿,开始在自家的土地上种植梨树。渐渐地,梨树的数量和品质都超过了栗子树,成为了村子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纪念这一变化,村民们决定将村名从栗坪改为梨坪,以示对这种新果树的敬意。”

我心中涌起一股对那个时代村民智慧的敬佩之情。孙发民接着说:“从那以后,梨树就成为了梨坪村的象征,每年的梨花盛开时节,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花海之中,美不胜收。”

我闭上眼睛,仿佛能感受到那时梨花盛开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梨花的清香,蜜蜂在花间飞舞,孩子们在树下嬉戏。这段历史变迁让我对梨坪村充满了敬意,也让我对这个村庄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离开展览馆,杨玉山和孙发民带我踏上了通往村子中心广场的小路。广场上空旷而宁静,四周环绕着青砖灰瓦的民居,显得古朴而庄重。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身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碑文则记录着梨坪村的历史沿革。

“看,这就是我们梨坪村的石碑。”杨玉山指着石碑上的文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从民国时期开始,梨坪村就属于巧家县管辖。那时候,村子里的生活还比较简单,村民们主要以耕作为生,种植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我走近石碑,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文字,心中不禁想象着那个时代的梨坪村。孙发民见状,继续为我讲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梨坪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得梨坪村划归会泽县。这一时期,村子里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村民们辛勤劳作,种植的粮食和蔬菜不仅满足了自家的需求,还有多余的可以出售。”

我抬头看着孙发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情:“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川矿区开始大规模开发,梨坪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村民开始参与到矿区的建设中,有的成为了矿工,有的则从事与矿业相关的服务业。这一时期,梨坪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着提高。”

我心中不禁感叹,历史的变迁让这个小小的村庄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杨玉山继续讲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梨坪村逐渐形成了以矿业、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村民们不仅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文化。”

孙发民补充道:“尽管梨坪村经历了许多变化,但村民们始终保持着对家乡的热爱和传承。我们村子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明清时期的古宅、石板路、古井等,这些都是我们梨坪村的宝贵财富。此外,我们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编织、木雕、陶瓷等,这些都是我们文化的瑰宝。”

听完他们的讲述,我对梨坪村的历史沿革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段历史不仅是梨坪村的发展轨迹,更是村民们勤劳、智慧和坚韧精神的见证。我心中充满了对梨坪村的敬意,也更加期待能够深入了解这个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去感受那些古老建筑背后的故事,去体验那些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我知道,这次旅程将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3

梨坪村的岁月

1959年,一个刻骨铭心的年份,梨坪村的历史在这一天翻开了新的一页。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国家正大力推行集体化生产,号召农民们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一历史洪流中,梨坪村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正式设立了大队,成为菜园人民公社的一员。

杨玉山,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那段历史的深刻记忆。他缓缓地讲述着:“记得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村子里的大喇叭里传来了宣布设立大队的消息。那时候,大家都还穿着粗布衣服,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虽然艰辛,但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

“大队的设立,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杨玉山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感慨,“以前,我们都是各自为战,种地、养家,全靠自己的双手。现在,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劳作,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对于集体化生产感到陌生,甚至有些抵触。孙发民,另一位见证过梨坪村变迁的老人,他接着说:“那时候,村民们各有各的想法,有的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平均分配,有的害怕失去自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理解了集体化生产的意义,开始逐渐适应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梨坪村的大队不仅是生产单位,更是村民们生活的中心。大队里设有学校、卫生所、文化站等设施,这些设施为村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孙发民回忆道:“大队的学校里,孩子们可以接受教育,不再像以前那样早早地就要辍学回家帮忙;卫生所里,村民们可以看病就医,不再为疾病而担忧;文化站里,村民们可以读书看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从菜园人民公社到后来的汤丹区公所,梨坪村的大队虽然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但它始终是村民们心中的依靠。杨玉山深情地说:“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大队始终是我们梨坪村的灵魂所在。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承载了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这段历史,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承载着梨坪村村民们的汗水与泪水,也见证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集体化生产的岁月里,梨坪村的村民们共同书写了属于他们的篇章,这段历史,将永远镌刻在梨坪村的历史长河中。

梨坪大队的岁月,如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记录着梨坪村从集体化到改革开放的每一个脚印。

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梨坪大队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年,大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被正式改称为乡,隶属于汤丹区公所。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为梨坪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杨玉山,这位见证了梨坪村变迁的老人,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那个时代的怀念:“改乡后,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主决定发展方向,不再受限于过去的集体化模式。那时候,村民们纷纷投入到农业、林业、养殖业等各个领域,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村子里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业方面,梨坪村的土地得到了更加科学的管理,村民们开始尝试种植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产量逐年攀升。林业方面,村民们积极植树造林,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也为村民提供了薪柴和木材。养殖业方面,村民们养鸡、养鸭、养猪,丰富了村民的餐桌,也为市场提供了新鲜的农产品。

然而,历史的脚步并未停止。1988年,梨坪乡再次经历了行政区划的调整,被改设为梨坪村公所。这一变化,使得梨坪村在管理体制上更加完善,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