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寻村踪之汤丹镇中山村

寻村踪 资生 8431 字 3天前

中山梁上中山村,村寨高兴往前奔。

大绿山前村景美,村名寓意意远深。

1

作为一名对乡村历史与民俗怀揣无尽好奇的作家,我心中涌动着对那片古老土地的向往,如同对未知的探险充满渴望。我的名字,资生,仿佛与我对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的热爱相呼应,如同一个神秘的符咒,引领我踏上了一段探寻之旅。

在我眼中,乡村不仅仅是一处简单的居住地,它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与独特民俗的宝库,等待着被发掘和讲述。每一片土地都蕴藏着无数的故事,每一座房屋都诉说着过往的传奇。

此次,我选择了汤丹镇中山村作为我考察的圣地。中山村,位于我国云南的山区,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让人陶醉其中。据我所知,中山村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它便是一处繁华的商贸重镇。村子里,古老的建筑与民俗交织,成为了研究我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如同一个时光的博物馆,静静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在启程之前,我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中山村有了初步的认知。我了解到,中山村原名“中庄”,因其坐落在两座山峰之间而得名,宛如一颗镶嵌在群山怀抱中的明珠。村子四周被群山环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村民们世代以耕种、养殖为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如同与自然和谐共舞的精灵。

然而,我对中山村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我知道,要真正融入这个村子,就必须放下城市的喧嚣,用心去触摸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聆听每一户人家的故事。于是,我背起行囊,怀揣着一颗充满期待的心,踏上了前往中山村的旅程。

在漫长的火车之旅中,我凝视着窗外不断变化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对中山村的憧憬。我幻想着那些古老的石板路,那些青砖黑瓦的民居,那些勤劳朴实的村民。我深知,这次中山村的邂逅,将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旅程,一段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旅程,一段将我带入历史长河的奇妙之旅。

终于,火车抵达了东川。我走出车站,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我瞬间沉浸于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我乘坐越野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朝着中山村的方向驶去。一路上,我目睹了连绵起伏的山峦,看到了蜿蜒流淌的溪水,看到了那些在田间劳作的村民。这些景象让我更加期待,我坚信,中山村将会给我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一场心灵的洗礼,一场与历史和自然的深情对话。

2

踏入中山村的那一刻,我仿佛踏入了时空的隧道,穿越回了那个古老而宁静的时代。村子里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泥土捶打的小巷仿佛在低语,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故事的沉淀。我漫步于小村房屋之间,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如同大自然的呼吸,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幅活色生香的山水画卷之中。

就在我悠然漫步于村中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吸引了我的目光。他身着一件深蓝色的粗布衣,腰间系着一条朴素的布带,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却掩盖不住那双深邃眼眸中流露出的温和与智慧的光芒。这位老者,便是高国启,一位对中山村历史了如指掌的村民,他的存在仿佛是村庄的活字典。

我上前向他致以问候,高国启立刻热情地伸出手来,笑容可掬地说:“欢迎来到中山村,我是这里的土生土长的村民,高国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我感激地握住他的手,说道:“谢谢您,高大叔。我是一位作家,正在寻找灵感,想对中山村的历史进行一些研究。”

高国启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自豪,他点头邀请我到家中小坐。我跟随他穿过狭窄的巷弄,来到了一座古朴的院落前。院子里,花草繁盛,一只老黄狗摇着尾巴迎了上来,高国启笑着拍了拍它的头,那温馨的一幕仿佛是时光的定格。

在院子里,高国启为我泡了一杯香浓的绿茶,然后开始讲述中山村的历史。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话语中充满了对村庄的深厚感情,如同一条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引人入胜。

“中山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那时候这里只是一个小村庄,后来因为地理位置优越,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贸重镇。”高国启娓娓道来,仿佛在述说一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

他继续讲述:“我们的村子曾经是南北铜运之路的重要节点,商贾云集,货物交流频繁。那时候,村子里的建筑风格独特,商业氛围浓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贸中心逐渐转移,村子也逐渐恢复了宁静。”

高国启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在生活的满足。他指着院落中的一棵老松树说:“你看,这棵树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几百年,它见证了中山村的历史变迁。就像这棵树一样,我们的村子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

小主,

我听得如痴如醉,不禁好奇地问道:“那么,中山村有哪些独特的民俗和传统呢?”

高国启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开始详细地向我介绍中山村的民俗和传统。他讲述了村里的庙会、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以及那些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他的讲述充满了激情,仿佛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他对家乡的热爱,每一段故事都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中山村的文化脉络。

“我们的民俗和传统就像这村子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片,都是我们村子的灵魂。”高国启最后总结道,“我希望你能将这些故事和传统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山村,了解我们的文化。”

我深深地被高国启的个性和他对村庄的深厚感情所打动。我知道,这次中山村的邂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考察,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将带着高国启的期望和中山村的故事,继续我的写作之旅,让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让中山村的灵魂在文字中永生。

3

在中山村的腹地,隐藏着一片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田坝”的宽阔平地。这片田坝坐落在中山村的最南端,地势平坦如砥,土壤肥沃如金,是村民们辛勤耕作的重要乐土。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好奇,决定踏上一段探寻之旅,一探究竟。

当我抵达田坝的边缘时,一位满载着岁月故事的老者,李凯山,映入了我的眼帘。他的脸上刻满了时光的印记,但那双眼睛却如同星辰般闪烁,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深情。我向他致以问候,他立刻热情地邀请我至家中小憩,并开始讲述田坝的传说。

李凯山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如同古老石碑上的文字,缓缓流淌:“田坝这个名字,承载着一段悠久的历史。”他开始讲述田坝的由来,“在我们中山村,田坝原本是一片荒芜的沼泽地。很久以前,这里的水患频发,村民们生活困顿。然而,一位名叫李有勇的村民,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开垦这片土地,将沼泽地变成了肥沃的水田。”

我听得如痴如醉,不禁好奇地问:“李有勇,他真是一位英雄吗?”

李凯山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敬仰的光芒:“是的,李有勇是我们村子的英雄。他不仅改变了这片土地,还传授了耕作的技术,让我们的村子从此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村民们将这片土地命名为‘田坝’,希望他的精神永远流传。”

我环顾四周,只见田坝上波光粼粼,一片片水田整齐地排列,仿佛在低语着李有勇的故事。李凯山继续说道:“这里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宝贝。我们的先祖们在这里辛勤劳作,代代相传,使得田坝的水田成为了中山村的象征。”

我好奇地问:“那么,田坝的水田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李凯山微笑着回答:“田坝的水田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这里的土壤富含矿物质,水源充足,非常适合种植水稻。我们的水稻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村民们的主要粮食来源。此外,田坝的水田还孕育了许多独特的品种,比如‘中山香米’,这是我们村子的骄傲。”

我看着李凯山,心中充满了敬佩。他不仅对田坝的历史如数家珍,还对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继续讲述道:“在田坝,我们还有许多关于水田的传说。比如,每年丰收时节,村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感谢大自然的恩赐。这些传说和习俗,已经成为了我们村子的文化传统。”

我沉浸在这段历史和传说中,不禁想象着那些在田坝上劳作的村民,他们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也浇灌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李凯山的话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田坝不仅仅是一片土地,它承载着中山村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随着夕阳的余晖洒在田坝上,我告别了李凯山,踏上了返回村子的路。我知道,田坝的水田传说将会成为我写作中的一部分,它将是我对中山村深入了解的见证,也是我对这片土地深深敬意的表达,如同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流淌在我的文字之中。

4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穿透云层,洒满了中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我怀揣着对新一天的无限憧憬,踏上了前往中山村的旅程。中山村,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诗意的韵律,它静静地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山梁之间,四周被翠绿的山峦环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山水画卷之中,散发着宁静而神秘的魅力。

我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一路上,中山的自然景观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依次展开。这里的山,不高不矮,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大自然的轮廓,显得既雄伟又不失温柔。山峦之间,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仿佛是山间精灵的低语,溪水两旁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小主,

终于,我抵达了中山村。村子坐落在一条山梁的怀抱中,两侧的山峰如同守护神般,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村子的房屋大多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温度。

在村子里,我遇到了一位名叫王琼花的村民。她虽已年过古稀,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充满活力,如同山间的一股清泉,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我向她询问了中山村的由来和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中山村的名字,源于我们村子正好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王琼花一边说着,一边指向远处的山峰,“这两座山,一座叫做南山,一座叫做北山,它们如同两扇古老的大门,将我们的村子紧紧地拥入怀中,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我环顾四周,只见山梁之间,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溪水旁是村民们辛勤耕种的田地。王琼花继续说道:“这里的山水,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开垦土地,种植水稻,养殖家禽,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好奇地问:“那么,村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王琼花微笑着回答:“我们的生活简单而充实。每天清晨,村民们会沿着溪水去田里劳作,傍晚时分,会回到家中,与家人一起享受晚餐。我们的饮食以稻米为主,搭配着时令蔬菜和肉类,虽然不奢华,但却健康美味,充满了生活的滋味。”

我跟随王琼花的脚步,来到了她家附近的田地。此时正值农忙时节,村民们正在田里忙碌着。有的在插秧,有的在施肥,他们动作熟练,配合默契,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农耕交响曲,每一滴汗水都诉说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我观察到,这里的村民虽然生活在山区,但他们的生活节奏并不缓慢。他们充分利用山间的自然资源,种植茶果、药材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珍视着传统的农耕文化,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生活相结合。

在王琼花的引领下,我还参观了中山村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风格古朴,雕刻精美,它们不仅是中山村历史的见证,也是村民们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

夕阳西下,我站在中山村的山梁上,俯瞰着整个村子。在落日的余晖中,中山村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里的山水,这里的村民,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让我对中山村产生了深深的眷恋。

我意识到,中山村的山水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在这里,村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我将这些所见所闻,以及我对中山村的感悟,深深地刻在了心中,它们将成为我笔下的宝贵财富,永远闪耀着中山村独特的光芒,如同山间的溪水,潺潺流淌,永不干涸。

5

清晨,我怀揣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望,踏上了前往大绿山的旅程。大绿山,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气息,它静默地坐落在中山村的西南方向,是中山村周边最有名的山之一。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如同大自然的绿色宝石,因此得名“大绿山”。

沿着蜿蜒的山路,我来到了山脚下,看到了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身着迷彩服,头戴安全帽,手持工具,正在森林中进行着各种林业活动。我好奇地走上前去,遇到了其中一位林业工人,他名叫张有同。

张有同热情地向我打招呼,并邀请我到他的工作点坐坐。我跟着他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来到了一个临时搭建的小屋。屋内虽简陋,却整洁有序,墙上挂着一些林业工作的照片和图表,记录着大绿山的绿色故事。

张有同给我泡了一杯清香的茶,然后开始讲述大绿山的森林传说和村民们的林业活动。

“大绿山的森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张有同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情,“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树木高大,遮天蔽日。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与森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听得入迷,不禁问道:“那么,这里的森林文化有哪些特点呢?”

张有同微笑着回答:“大绿山的森林文化,主要体现在我们对自然的敬畏、林业活动的可持续性以及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上。在我们看来,森林是生命的源泉,是自然的象征,因此我们尊重每一棵树,保护每一片森林。”

我环顾四周,只见大绿山的树木种类繁多,有松树、杉树、樟树等,它们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张有同继续说道:“我们的林业活动非常注重可持续性。我们不仅种植树木,还会定期进行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森林的健康生长。”

我好奇地问:“那么,村民们是如何参与这些林业活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