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岩头村坐山巅上 彝语村名意深藏

寻村踪 资生 12185 字 3天前

岩头山巅居

岩头村坐山巅上,彝语村名意深藏。

山村生活美如画,故事流传久长扬。

我,笔名资生,是一位对乡村文化充满无限好奇的文联工作者。在城市喧嚣的包围下,我时常怀念那份最初的纯朴与宁静,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渴望,渴望寻找那些被时光遗忘的乡村记忆。乌蒙山脉中的阿旺镇岩头村,这个名字如同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它似乎藏匿着无数故事,牵引着我踏上了一段寻踪之旅。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温柔地唤醒了我。我整理好行囊,怀揣着满心的期待,踏上了前往乌蒙山的征途。历经曲折的山路颠簸,我终于抵达了阿旺镇,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

在镇上,我有幸遇到了三位热情洋溢的村民:范兴平、邵天稳和吴妍。他们是岩头村的居民,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情感。范兴平,这位年长的山里人,对村里的历史与传说了如指掌;邵天稳,一位充满活力的青年摄影爱好者,他渴望用镜头捕捉家乡的美丽瞬间;吴妍,一位温婉的女子,她用巧手编织着村民们的生活日常。

我们四人一见如故,决定携手开启这段寻村踪之旅。范兴平向我们介绍,岩头村历史悠久,这里曾是古代云南铜运古道南线的重要驿站,村民们世代以耕作为生,同时传承着丰富的民间文化。

我们的第一站是岩头村的云南铜运古道遗址。那里,石板铺就的道路历经风雨,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岁月。范兴平指着路边一块石碑,深情地说:“这是云南铜运古道的历史见证,当年商贾云集,这里的繁华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随后,我们漫步在村里的老街。两旁的土木结构房屋古朴典雅,吴妍指着墙上的一幅幅壁画,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们村民自己绘制的,它们是我们家乡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

在老街的一隅,我们遇到了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们。他们或耕作、或洗菜、或闲聊,脸上洋溢着朴实无华的笑容,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邵天稳迅速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他说:“我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了解岩头村。”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村里的一个小广场。村民们正在这里举行一场传统的民间舞蹈表演。随着音乐的节奏,村民们身着节日的盛装,翩翩起舞。他们的舞姿优美,充满活力,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岩头村的风采。

我站在人群中,被这场景深深吸引。这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我知道,这段寻村踪之旅才刚刚开始,我还有无数乡村记忆等待去发掘。

在与范兴平、邵天稳和吴妍的相处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与善良。他们如同这片土地上的守护者,用他们的方式守护着岩头村的传统文化。我坚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岩头村的乡村记忆将会被传承下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夜幕低垂,我们踏入了岩头村一户村民的温馨之家。范兴平的热情如同春日暖阳,他邀请我们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开始为我们展开岩头村历史长廊的画卷。

范兴平轻轻地打开了一个木质古董箱,从中取出一本泛黄的书页,那是承载着岩头村记忆的历史记载。他开始缓缓讲述,如同一位老者述说家传的古老故事。

“追溯至清朝时期,岩头村隶属东川府,那时这里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范兴平手指书页上的地图,指向岩头村的位置,“这片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吸引了无数先民踏足,在此安居乐业。”

“进入民国,岩头村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变迁。1913年,东川府更名为东川道,岩头村也随之纳入其管辖。”范兴平继续讲述,“这一时期,岩头村的经济逐渐腾飞,村民们开始种植粮食、茶叶和药材,养殖业也应运而生。”

“在政治上,岩头村设立了村公所,它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枢纽。”范兴平指着书页上的一张照片,“尽管那时的村公所简陋,但它见证了村民自治的初步实践。”

“经济方面,岩头村经历了从自给自足到商品交换的重大转变。”范兴平娓娓道来,“村民们将自家生产的农产品带到镇上交易,这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促进了与外界的交流。”

“社会生活上,岩头村保留了许多传统习俗。”范兴平指着书页上的一张老照片,“村民们定期举办庙会,庆祝丰收,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随着范兴平的叙述,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他继续说道:“新中国成立后,岩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土地改革让土地归农民所有,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着提升。”

“政治上,岩头村成立了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范兴平指着书页上的一张照片,“村民们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小主,

“经济上,岩头村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多种经营并存的产业结构。”范兴平自豪地说,“村民们不仅种植粮食,还发展了养殖业、林业和旅游业,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社会生活方面,岩头村的文化事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范兴平指着书页上的一张照片,“村民们自发组织文艺队,节日里表演节目,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听着范兴平的讲述,我深深地被岩头村的历史变迁所触动。从清朝的荒野到如今的繁荣村庄,岩头村的历史长廊见证了无数村民的汗水和智慧。这段历史,不仅是过去的篇章,更是岩头村村民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绘就岩头村更加灿烂的未来。

在岩头村的历史长廊中,不仅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与变迁,更铺展开一幅绚烂多彩的文化画卷。在范兴平的故事之后,我们转向了岩头村多元文化的瑰宝,两位村民——邵天稳和吴妍,如同两位文化的使者,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风采。

邵天稳,这位镜头下的故事捕捉者,眼中闪烁着对家乡文化的深深自豪。他开始讲述彝族的独特文化,声音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彝族的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数千年,他们的文化如同根深蒂固的树木,深深扎根在这片肥沃的土地。”邵天稳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文化的敬畏,“彝族人的生活习俗独具一格,他们居住在冬暖夏凉的‘土掌房’,这种房屋与这里的气候完美契合。”

“彝族的服饰更是独树一帜,男装简约而大气,女装则色彩斑斓,绣有丰富的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诉说着彝族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愿景。”邵天稳拿起一件彝族传统服饰,向我们展示,“这些图案和色彩,无不在向世人传递着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传统节日方面,‘火把节’和‘彝族年’是彝族最重要的节日。”邵天稳继续介绍,“火把节之夜,村民们会点燃火把,围绕火把翩翩起舞,这不仅是驱除邪恶、迎接光明的象征,更是彝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庆丰收的盛会。”

“此外,彝族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邵天稳兴奋地说,“他们的音乐节奏明快,舞蹈充满活力,是彝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紧接着,吴妍分享了村里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为我们揭示了岩头村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岩头村不仅有着彝族的身影,还有汉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踪迹。”吴妍微笑着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共同织就了我们村的多元文化大观。”

“汉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我们都会一起庆祝,共享节日的欢乐。”吴妍指着墙上的年画,“这些年画不仅是汉族文化的象征,也是我们共同记忆的一部分。”

“苗族的文化同样令人赞叹,他们的银饰工艺精湛,每一件银饰都是苗族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吴妍拿起一件苗族银饰,“这些银饰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苗族文化的传承。”

“我们村还有许多民族交融的文化活动,比如每年的‘民族文化节’,各个民族都会展示自己的特色节目。”吴妍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届时,村民们将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场面热闹非凡。”

聆听邵天稳和吴妍的讲述,我深深感受到了岩头村文化的丰富与多元。这里的村民不仅珍视各自民族的传统,更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学习,共同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岩头村文化。

在岩头村,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这种文化的交融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也成为了岩头村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在这里,每一个民族的故事都是岩头村历史长廊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洒在岩头村的大地之上,我决定与村民们一同踏上这场自然与人文的盛宴,去探寻岩头村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我们的第一站是村后的乌蒙山脉。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我们缓缓步入这片大自然的怀抱。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生动而富有诗意。登上山顶,一片片翠绿的草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泽,宛如无数绿色的翡翠散落在山间,熠熠生辉。

“这就是我们村的后山,这里的风景一直都被村民们赞不绝口。”范兴平指着远处的山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夏天,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宜人;冬天,白雪皑皑,美得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画卷。”

沿着山路下行,我们来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旁。溪水潺潺,轻拂过山石,发出悦耳的流水声,如同一曲天籁之音。溪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野草,蝴蝶和蜜蜂在花间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邵天稳迫不及待地拿出相机,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

小主,

“这里的溪水清澈见底,可以直接饮用。”吴妍笑着说,“我们村的饮用水都是直接从溪里取的,非常健康,也富含大自然的精华。”

午后,我们来到了岩头村附近的一片草山。草地上绿草如茵,牛羊在悠闲地吃草,仿佛一幅宁静的田园牧歌。我们找了一片平坦的地方,铺上柔软的毯子,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

游览完自然风光后,我们来到了岩头村的人文景观。首先参观的是村里的古老庙宇。庙宇建筑古朴典雅,砖木结构,青瓦覆盖的屋顶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泽,显得庄重而神秘。庙内香火旺盛,村民们定期来此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是我们村的土地庙,供奉的是土地神。”范兴平指着庙里的神像,“土地神保佑着我们村子的安宁和丰收。”

接着,我们来到了村中的石拱桥。这座桥横跨在溪流之上,由一块块巨大的石块砌成,历经风雨,依然坚固如初。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仿佛在诉说着岩头村的历史。

“这座桥建于清朝时期,是云南铜运古道的重要桥梁。”邵天稳指着桥上的雕刻,“这些图案都是我们村的传说故事,每一幅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非常有趣。”

在石拱桥的另一侧,我们还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宅院。宅院建筑典雅,庭院深深,充满了古朴的气息。据吴妍介绍,这曾是村里一位富商的宅邸,如今已经成为了村里的博物馆。

“我们村的博物馆收集了很多关于岩头村的历史文物和民俗用品。”吴妍指着博物馆内的展品,“这些都是我们村的历史见证,也是我们文化的瑰宝。”

游览完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我深深地被岩头村的魅力所吸引。这里的每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让人流连忘返。岩头村,这个坐落在乌蒙山中的小村庄,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了我心中的一方净土,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

岩头村的村民们生活在一片宁静与充实的画卷中,他们的日子如同一幅缓缓铺展的丝绸,每一丝每一缕都织入了他们对土地的深情与眷恋。我怀揣着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踏上了探访这个村庄各个村民小组的旅程,去细细品味他们日常生活的每一滴甘露。

岩头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都像是这幅画卷上独具特色的珍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我的第一步踏入了新村子,那里的田野在清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格外生机盎然。我踏入了一片金黄的玉米地,村民们正在辛勤地收割,玉米杆挺拔而健壮,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甜蜜气息。他们的劳作伴随着欢声笑语,笑声和谈笑声交织成了一曲乡村生活的交响乐,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农村生活的生动画卷。

“这是我们村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一位村民指着地里的玉米自豪地说,“每年秋季,我们都会收获满满的玉米,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也能拿到市场上换得一份收入。”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土地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满足感。

穿过玉米地,我来到了另一片土地,这里村民们正在精心地种植马铃薯。他们轻柔地将马铃薯埋入土中,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来年的丰收。马铃薯地里,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他们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为这幅画卷增添了无尽的活力与色彩。

荞子是岩头村的另一重要作物,村民们告诉我,荞子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药用价值。在荞子田里,村民们弯腰劳作,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拉长,形成了一道道优美的剪影。这些剪影仿佛在诉说着岩头村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岩头村的养殖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我来到了大麦地村民小组的养殖场,眼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猪、鸡、鸭等家禽在养殖场中自由地觅食、嬉戏,养殖户们正忙碌地照料着它们。一位养殖户告诉我:“我们村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养殖方法。如今,我们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还确保了动物的健康。”

在养殖场的一隅,我看到了一群群肥壮的猪,它们在干净整洁的圈舍中悠闲地躺卧,偶尔发出满足的哼哼声。养殖户们正在为它们喂食,饲料槽旁,猪们争相抢食,场面生动有趣。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村民们对养殖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在坡头村民小组,我遇到了一位正在放羊的村民。他告诉我,放羊是这里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一,羊群在山间自由地觅食,既维护了草场的生态平衡,又为村民们提供了美味的羊肉和保暖的羊毛。这位村民的笑容中充满了自豪:“我们这里的羊肉鲜美无比,深受城里人的喜爱。每年冬天,羊肉的价格都会上涨,我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访完岩头村的各个村民小组,我深刻感受到了村民们勤劳、朴实的品质。他们种植玉米、马铃薯、荞子等作物,发展养殖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岩头村,这个充满生机的小村庄,以其独特的魅力,正书写着村民们幸福生活的美好篇章。

在这幅画卷上,不仅有金黄的麦浪、翠绿的菜畦,还有欢快的笑声、忙碌的身影。这里的村民们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绘制出了一幅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生活画卷,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温馨与和谐。岩头村,这个宁静而充实的小村庄,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田野之间,散发出它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的心房。

在我对岩头村多元文化的深刻体验之后,我怀着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好奇,踏上了探访岩头村龙头企业和服务企业的旅程,以期获得更为全面的了解。

首先,我抵达了东川区树花农庄,这家龙头企业以其广阔的占地和丰富的产品线而着称。在这里,高山蔬菜和特色水果的种植与生态旅游业务相得益彰,农庄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我们的蔬菜和水果均为有机种植,纯净无污染,口感绝佳,深受城市消费者的喜爱。”树花农庄的负责人热情洋溢地介绍,“我们追求的不仅是产量,更是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双重保证。”

在农庄的展示区,我目睹了琳琅满目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从鲜艳的西红柿到碧绿的黄瓜,再到金黄的玉米棒,以及形态各异的苹果和梨,每一颗果实都散发着自然的魅力。负责人带我参观了农庄的加工车间,那里蔬菜的清洗、切割和包装工作井然有序,展现出一派高效的生产场景。

接着,我来到了昆明桂冠牧业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以养殖优质肉牛为核心,是岩头村的另一家重要龙头企业。在牧场的广阔场地上,成群的肉牛悠闲地啃食着青草,偶尔发出低沉的哞哞声,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

“我们的肉牛选用优良品种,经过科学的饲养和健康管理。”桂冠牧业有限公司的经理自豪地介绍,“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为岩头村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桂冠牧业有限公司不仅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为岩头村的经济繁荣添砖加瓦。

随后,我来到了太阳谷千鼓彝寨,这是一家集彝族文化展示、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企业。彝寨的建筑风格独特,洋溢着浓厚的彝族文化气息。

“太阳谷千鼓彝寨是我们村的文化象征。”彝寨的负责人自豪地说,“我们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同时不断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彝族文化。”

太阳谷千鼓彝寨,位于昆明市东川区阿旺镇岩头村,拥有“鸡鸣传三寨,一歌对两岸”的地理优势,曾为马帮驿站、铜运古道的重要节点。自2017年以来,村里累计投资6795万元,建设了99栋以土墙、石板房为基调的民族特色建筑,一个可容纳200余人的篝火舞台,一座长达325米的玻璃栈道“思乡桥”,并在寨内安置了88盘磨、77口缸,栽种了66亩花海果园,引入和发扬了彝族神鼓舞、彝族酒歌、彝家火塘、土罐炕茶、传统农耕等文化元素,将农耕文化、彝族文化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自2019年试营业以来,已接待游客10余万人,成功带动2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把生活搬上舞台,人生便是一首歌;把舞台延伸到田野,劳作即是歌舞”的生活哲学。彝寨内,一场精彩的彝族歌舞表演正在进行,演员们身着华丽的彝族服饰,脸上绘有传统图案的油彩,舞姿优雅,歌声悠扬。观众席上座无虚席,大家被这独特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

彝寨内还设有彝族博物馆,展示了彝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等。在这里,我见证了古老的彝文、精美的银饰、传统的手工制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彝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

此外,彝寨还提供彝族美食和特色住宿,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彝族的生活方式。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岩头村龙头企业和服务企业对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它们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还推动了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得岩头村的经济和文化更加繁荣昌盛。

在岩头村,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拂着村民们的生活,成为了助力增收、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力量。我怀着对这一创新模式的浓厚兴趣,踏入了合作社的办公室,与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期揭开其运作的神秘面纱,以及村民们的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