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目前还属于是AI视界的内部情报,外界现在的关注点暂时都还是AI视界各种花里胡哨的图像处理技术,还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其后的优质推荐机制。
毕竟孟繁岐从来不发也不写推荐算法相关的论文。
“所以这才是你们为什么只做单屏单视频显示?因为对自己的推荐内容有足够的信心,确信推荐的视频用户大概率会满意。”张一名恍然大悟,手机的屏幕大小有限,如果单个屏幕界面显示的视频数量多了,每一个视频占据的面积势必就会小。
原本就不大的几寸屏幕上再去分六七个,那么小点的图案和文字,用户看都看不大分明,体验非常不好。
“单屏幕单个视频,那就可以省去用户一次选择和点击的操作直接开始播放视频,到了这个阶段,每一步的操作都很难继续省略优化了。但是这样也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推的视频连续几次都是用户不喜欢的,其体验感也会大大降低。对比起来的话,单屏N个视频,就能扩大N倍的可能。”张一名抓重点的能力非常之强。
“单屏多个视频对于长视频或许还算合理,放在短视频上是完全不行的。对于长视频来说,每一次都可能需要耗费五到二十分钟,用户一个小时可能也只需要选择三五次,这个频率还可以接受。但短视频的黄金时长是15到45秒,如果不能做到很好的推荐,用户每分钟都要进行两次选择,疲倦感会非常强的。”孟繁岐知道张一名抓住了重点,但他完全不支持单屏N个视频去放大N倍可能的方式。
“要知道我们现在的打工人们,连中午吃什么都是世纪难题,选择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企鹅系的副总曾公开说短视频是猪食,考虑到那时候企鹅系微视被抖音快手暴打,这话里有不少恼羞成怒,得不到我就骂的成分。但从某种程度上,猪食这话虽然不好听,却也说出了短视频的一部分特性。
小主,
那就是很多用户看短视频就是来放松享乐的,你视频这么短,每次都推六七个让用户选,一小时让人选一百多次,谁能受得了啊?短视频就像是小白文,很多时候用户不想带脑子来看。
“单屏单视频自动播放,可以做到每个短视频之间的无缝衔接。不过这样操作的话,推荐质量就相当重要了,因此我才说推荐系统算法的技术是重中之重。若非多次验证了效果,我们也没有那个胆子敢应用这种模式不是。”孟繁岐因为深知短视频平台的体量,在现阶段是做了大量对比测试的。
常见的推荐算法粗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和混合推荐算法。
第一种,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原理是根据用户喜欢的和关注过的内容,推荐类似的视频给用户。比如电影的续集,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等。这些视频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关联,称之为基于内容的办法。
第二种,协同过滤,则是通过不同用户之间的相似性。如果有几十个用户,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特别相似,重合度很高,比如达到8成。那么推荐算法就会把2成不重合的那一部分,抽出来推荐给圈内的其他人看看。
因为兴趣太过相似,一个用户感兴趣的东西,很可能在这个圈子当中其他人也会感兴趣,这是个相当合理的推测,类似于圈内好友推荐。
有时候,大家猛地发现,前几天才和朋友谈论过的东西,怎么今天就出现在我的推荐里面了?细思极恐,我是不是被监听了?
虽然的确有App会恶意使用权限监听,但这样做的成本是很高的,容易得不偿失。更大的可能其实还是你被协同过滤推荐了。
伱的朋友发现了一些好东西,刚跟你聊了几句推荐了一下;但与此同时,他的购买和浏览情况也被统计,作为好友圈中的人,你被协同过滤推荐了。
再加上现在好多个平台之间数据都有所串通,经常会有跨平台推荐的事情发生,就会显得有些推荐结果格外让人背后一凉。
比如你在值乎等地方看了大量耳机相关的测评和推荐,反过来阿狸系的App里就开始给你推同价位的耳机让你消费。
便利了生活的同时,也会很容易让人有被窥视的感觉,觉得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感到非常不爽。
理性一点去看待,现在人们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仍在飞速增长,个人是肯定没有那个精力去细究具体到某一个人的隐私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