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了老汉的棉袄,大伙有说有笑的下山了。
下山的路上众人像凯旋归来的将军,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拉着架子车健步如飞。回到长安堡子的时候,已经天亮了。
几天以后,大伙陆续将割回的竹子拉到杜曲集市上卖了变成现钱,老五一清点,居然挣了一百多。后边几个人又陆续相约割了几次,结婚的钱基本是够用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后来长安堡子,以及周边的好多村民都相仿进山割竹子,一时兴起割竹子热。
结婚的日子,已经越来越临近。老五带着淑珍在韦曲扯了几尺步,给全家人一人做一身新衣裳,在淑珍的坚持下,老五破天荒的给自己买了一件高档货“的确良”。在被幸福氛围包裹下,二人逛韦曲,跑秦镇。陆续置办了结婚所用的各项物品。
等麦子收割完毕,上场碾打晾晒的大劲过了,秋季种下的包谷苗也破土而出,长成一扎高的时候,结婚的日子终于到了。
按照长安的风俗,结婚正日子前两天晚上为请执事,这天晚上老五将所有的李姓本家子,以及自己好友,还有邻里关系要好的乡党,一一邀请到家。
老五在院中摆下六张八仙桌,每张桌子上各配三个长条凳,只在上席位置,放上两把太师椅,这都是留给坐席时长辈预留的位置。这些桌椅板凳都是东家借,西家凑。
老五晚上准备了四个凉菜,一盘豆芽炒粉条,一盘花生米,一盘人造肉,一盘土豆片。酒是长安独有的泗酒,也叫黄酒。因第二天的大厨长都还没有到位,晚上做菜的都是左邻右舍手脚麻利茶饭好的妇女。
等邀请的人陆续到位,六张桌子也都座无虚席,大家谈天说地,划拳猜令,整个院子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等大家都吃饱喝足,这时作为执事头奔颅子,开始安排第二天具体的执事分工。
并让充当账房的先生,记下名单,并用红纸上写上,贴在墙上。
买菜:薛鹏(狗娃子),栓柱
账房:李明远
大厨:李永贵,韦富春
端盘:李小卫,李小斌,薛思明,薛伟强
担水:李福胜,李国涛
烧火:韦明发
叫人:李强东,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