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知州,是否知情呐.."
短暂的沉默过后,大明天子清冷的声音再度于高台上响起,其犀利的眸子也是猛然瞧向面色僵硬的济宁知州。
"陛下,臣.."
闻言,济宁知州下意识便想争辩几句,但当其瞧见朱由校那张深邃的面容之后,终是放弃了心中的侥幸,满脸失落的跪倒在地。
作为这济宁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运河上的风吹草动均是瞒不过他的眼睛,自然也没有置身事外的道理。
事实上,尽管徐鸿儒等人的动作很是隐晦,但济宁知州仍是在物资抵达当天,便收到了消息。
只不过他当时碍于接收这批物资的"刘三"背后乃是曲阜县的衍圣公府,这才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那些道貌岸然的读书人,口口声声不准天子与民争利,但背地里却是将生意做的比谁都大。
在济宁当官的这些年,他早已对衍圣公府的事见怪不怪了。
但是现在听天子的言外之意,那"刘三"接收的物资,便是叛军精锐所穿戴的甲胄和兵刃?
况且即便他咬死对此事不知晓,他这些年暗中也收受了城中富绅豪商好几十万两的银子,同样见不得光呐!
"济宁参将治下不利,未战先怯,就地免职。"没有在意面如死灰的济宁知州,年轻天子话语中的肃杀不减,转而将矛头对准了在高台上肃立的武将。
呼。
与神情颓废的文官所不同,此时立于高台下,身着三品官袍的武将却怒目圆睁,表情有些不可思议。
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地方上的武将便以"世袭"为主,父死子继代代传承,于军中的影响力和势力外人难以比拟。
自己前些时日虽是剿匪不力,但总比巨野县,嘉祥县那些望风而溃,弃城而逃的"游兵散勇"忠勇才是。
天子为何要如此无情?
咣当!
也许是不满自己将主的遭遇,颇有些兔死狐悲的济宁官兵们以及参将麾下的标营亲兵们纷纷握紧了手中兵刃,满脸不忿的看向高台之上的天子。
"尔等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