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国宝的内容,有争议?

系统(小心翼翼):“我在。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说实话,我也没想到开了运气增强以后,你真的是撞了大运,居然把这种镇国神器级别的东西,给找了出来!”

王不凡:“别说没用的啦……鉴定专精是开了啊,可我仍然看不出这是不是原作,真的判断不来!”

系统(沉重):“这样的神作,想鉴定他的原件与否,仅仅凭单类技能专精的程度,一定是远远不够的了……”

“恐怕得升级到绝无仅有的大宗师那种程度,才有可能。”

王不凡:“……怎么样能升级到,你说的那个大宗师的程度呢?”

系统(严肃):“以你现在的程度,差的太遥远。就连我也得再做几次升级才有可能。”

王不凡:“……明白了。那现在是不是只能靠我自己来处理了?”

系统(严肃而正式):

“确实如此。宿主,请一定一定小心。这件事情,影响太大了!”

“若真出了问题——”

“我怕,连我,都保不了你。”

……

沉默良久,王不凡先开了口:

“以我的水平,断定不了这东西是不是阎励本的原作。”

“我能看出来的,画布的材料、颜料的使用,东西绝不会晚于宋初!”

“单说画面运笔的技法,水平绝不在紫禁宫城博物院里面那件之下!”

“这幅画,最差最差,也要是‘下真迹一等’的水平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几处细节看得出来,和博物馆里那件,有不同。”

郭晓琳皱着眉头,努力去理解王不凡的话。

她毕竟不是考古专业,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有限。

“王不凡,你能再说细一点么?就是现在这东西,最晚,也要是宋代初期的了?对吧?”

王不凡点点头:“对,宋初之前,无疑。”

“可你说的,水平不在博物院里那件之下,是什么意思?还有那个什么‘下真迹’什么?……什么东西来着?”

王不凡轻声道:“‘下真迹一等’之水平。”

“这一说法,是初唐时候,皇帝命当时水平最高的书法家‘欧阳修’、‘褚遂良’等人,用透光法,在重叠的白纸上,去描摹王羲之的神作——《兰亭序》。”

“包括冯承素、虞世南等书法大家,费尽了功夫,终于创作出了与真迹几无差别的作品,于是谓之‘下真迹一等’。”

郭晓琳点点头:“明白了,也就是说无限接近原作,这个意思吧?”

王不凡:“对,可以这么理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郭晓琳:“可你说细节和博物馆那件有不同,这又是什么意思?”

王不凡看了看外面黑下来的天色,慢慢道:“这件事,说来话就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