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着,一年下来,每次考试我都稳稳拿第一。
教书先生瞧出我是个读书的苗子,觉着在这乡村学堂待着太埋没人才,便趁着夜色登门拜访。
先生捋着胡须,一脸郑重地跟俩哥哥说:“爱民这孩子成绩优异,去镇上读书才有大前途。”
大哥刚张嘴想说“可是,镇上……”,就被先生抬手打断。
先生像是看穿了大哥的顾虑,直言道:“我知道你担心啥,不就是学费嘛。我跟镇上那校长有点交情,去帮着问问,说不定能给减免些。”
见俩哥哥还在犹豫,先生又接着说:“你们知道为啥我一直在这村子里教书吗?我本事有限,再往上教怕误了孩子们前程。可爱民不一样,把他送去镇上,将来考个初中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俩哥哥虽没多少文化,但一听“初中”,眼睛都亮了。
先生瞧他们一脸迷茫,便耐心解释:“这初中再往上念就是高中,等高考完就能读个好大学咯。要是不想读高中,去中专学门技术,往后吃喝不愁;再不济,回来教书,也能混个温饱。”
俩哥哥对视一眼,重重地点头:“行,那就麻烦先生多费心了。”
先生摆摆手,没再多说,转身融入夜色之中。
那一晚,外屋哥哥们压低声音嘀嘀咕咕商量个不停。
我躺在里屋的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
一个星期后,先生带着我去镇上学校参加入学测试。
校长把试卷往我面前一放,神色淡漠:“两个小时,时间一到我来收卷。”
我哪敢磨蹭,赶紧提笔看向题目。
前面的基础运算题,对我来说小菜一碟,三两下就做完了。
可翻到第二页,我瞬间懵了,那些题目前所未见,陌生得厉害。
好在题目旁有例子,我咬咬牙,硬着头皮钻研起来。
费了好一番功夫,总算是看懂例子,磕磕绊绊做出第一道小题。
其中有道“雉兔同笼”的题目,我记得先生讲过,虽说当时只是当个趣事哄我们开心,可好歹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