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犹豫了一下,见陈福生态度坚决,便说:“同志,你这人可太实诚了。那行,你说多少钱吧,俺也不懂。”
陈福生思索片刻,报出了一个8块钱的价格。村长一听,惊讶地说:“这么多钱?就这一个旧碗?这可不成,太多了。”
陈福生笑着说:“村长,这价格是公道的。这碗在城里真的值这个价,您就别推辞了。”
经过一番劝说,村长最终还是收下了钱。陈福生小心翼翼地将碗包好,放进自己的书包里。
“对了,王村长你们是等会一起收起来一起算价钱还是一个个来?”陈福生问道,毕竟不是每个村都一样团结的从刚刚的事情就看的出来,有人劝但是没人扛事,这个村算是朴实但是不是太团结还是问清楚的好,免得因为分钱不均匀就不好了。
王村长都没丝毫犹豫的笑着说:“分开一个个算的”还好陈福生问了一下。不过也理解这个年代实在是太难了。
“哦,那就行”陈福生懂了点点头说。“那这边的价格怎么算的?”陈福生又问。王村长想了想说:“山货就是3毛,肉就是5毛”
陈福生没有抬价格因为这个村长和李队长不一样先交易着慢慢再看人品如何在考虑价格问题。陈福生想到这就说:“可以就按这个价格收。”
村长高兴的说:“好,谢谢福生了,还以为你会觉得高了。”“不会不会,这个价格可以接受。”陈福生笑道。
和村长聊了一会,村民就陆陆续续的来到村部了,一个老大爷拿着一袋子木耳进来。
“大爷,您这木耳晒得可真好啊。”陈福生上前打开袋子拿起一把木耳称赞道。
大爷咧着嘴,憨厚地笑道:“同志,俺们都是依照老法子晒的,质量绝对有保证。”
陈福生仔细地检查着木耳的色泽和质地,满意地点点头:“大爷,您这儿有多少啊?”
大爷实诚地回答:“同志,我这有十斤呢。”村长在旁边帮忙过称,点点头表示没错。
陈福生二话不说,把大爷的木耳全都收了下来。给了大爷3块,大爷乐呵呵的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