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回归厨房

相反,大局方面,品先发展得出奇平顺。最突出的表现,体现在业务上,虽然韩进这类客户的单量略有减少,订单总量却在稳步增加。最令人惊喜的是,几乎每个月都能接到两三个主动找上门的订单,没人介绍,都是从客户或者同行口中听说品先的名声,搞得订单结束,财务都不知该把提成算给谁。

公司状况这样好,袁品自然不可能对阿蛮有任何意见。事实上,除了前期的巨大财务压力,之后的时间,他这个老板当得相当省心。

省心的袁品时常会在车间里走走,旧厂最让他舒心的是那台八米龙门加工中心,原装进口,型号最大精度最高,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佛城第一。因为投资巨大,企业通常都是先有订单后加设备,阿蛮管事之后反其道而行,机床刚到位那两个月,袁品每天都如坐针毡。好在佛城的工业底子不错,羊城需求也大,第四个月之后,这台机床就没停过,厂里人都叫它印钞机。

新厂看着也很赏心悦目,崭新的厂房,整齐的设备,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活动······那边主做批量产品,利润率低一些,但是量大,四个大车间,任一车间的产值都与一年多前品先全厂的总产值相当。

袁品不止一次回顾阿蛮来到品先之后的作为,总感觉像梦一样不真实。从取得自己信任,到稳定全厂人心,再是盘下邻居的车间,购买设备招聘人员扩产······一步一步,走得像企业管理教科书一样规范。

如今,都已经在谋划两年后的事了。

袁品惊叹,好奇问过阿蛮,现在他还记得阿蛮的说法。

阿蛮说:“没有我,你也会这样做,我不过是加快了发展节奏。时机很重要,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环境,不同时机得到的结果差别很大。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晚两三年,会吃力得多。”

袁品当时问阿蛮:“你说没有你我也会做这些事,那你估计一下,你把这个进程提前了多长时间?”

“两年三年吧,这种事,没办法精确的。”很认真的想了想,阿蛮笑得颇有点欣慰的味道。

袁品盯着阿蛮看了许久,又感觉到那种莫名其妙的亲近与信任——不是他对阿蛮,是阿蛮对他的。

袁品问出一个好奇了很久的问题:“我怎么总有种你是专门跑来帮我的感觉?”

阿蛮听完,哈哈大笑:“知道就好,以后对我好一点啊,品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