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偶遇良机取发

有的人还在深圳打工;有的人还在上海摆摊;有的人说得好听,在北京采风…

丁有才只能是回来一个逮一个,安排任务,看稿改稿编稿…

没回的继续打电话做工作。

丁有才自己则忙得上跳下窜,不论是什么主题,都得他来起头。

这次是开了先河了。

甲卫权还亲自带队,到文史馆来检查工作,督促进度。

见了面,甲卫权先是召开了一个全员工作会议,发表了高屋建瓴的讲话。

不愧是刚刚扶正上任的大老爷,火气十足。

讲话中,他对文史馆提出了许多要求,简称“七要七不要”,又对文史馆的工作提出了五点批评,其中,着重批评了丁有才的官僚作风,和他极不务实的精神,指出丁有才,没有围绕核心,紧跟时代发展的理念…等等。

也就差讲丁有才已经丧失立场了。

然后呢,他总结性的讲:“上面领导高度重视这一个项目,并且拨下来了十万元的巨额经费,专款专用,市里不得挪作它用,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足以可见,上级领导对此项工作的关心,同志们要懂得感恩,齐心协力,打赢这一个战役,打一个漂亮仗!”

丁有才听了默不作声,检查工作结束,他没有安排酒宴…连茶水和烟都没有安排…丁有才没有理由去自掏腰包。

甲卫权似乎更不在意,他开完会之后,记者们拍照录影完毕,一行人去“醉如春”大酒店了,文史馆的寒酸气,甲卫权一刻也不想多沾。

文史馆那十几号人,陆续被丁有才追了回来,但干活的积极性很低,工作的质量,就更不用说,是极低的了。

丁有才当然知道,要想马儿跑,得给马儿喂草。

他得亲自去拉赞助。

丁有才打电话给丙焕钱。

当天的下午,就有一位大老板,来向丁有才求墨宝,请他给写一副楹联。

写完,那位老板支付了四万元。

紧接着的好几天,不断有老板来求字,红包都是万儿起步的。

这一些民营中小企业主,也确实表现出了他们的大度,对精神文化的建设,给予了全力支持。

丁有才卖字,搞到了二三十万的赞助,他全部拿了出来,作为这一次编写工作的各项经费。

大家见有了这些钱,积极性也就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