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真正了解他,这三年里,他背负担子太多,太重。
杀商鞅的恶名,无论如何对引进人才来说,有一定负面影响。
虽然商鞅,在他眼中只是个“工具人”,但他打心底是佩服商鞅变法的,还想继续在秦国实施商鞅变法,毕竟商鞅变法对秦国有利,对大秦有利的变法,就是好变法,但从“车裂商鞅”这件事来看,他好像,又站在了老世族一边,让老甘龙等老世族们泻了愤。至少当时,老世族们认为这个年轻秦王,是可以扳正的。
他们甚至一度认为他们可以控制和左右这个年轻的秦王。
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告诉秦王,用商鞅的死,为自己争取全面掌权的时间。先把这股力量卸下来,借力使力,打太极,让这个反对新法的力量打在沙包上,打在商鞅身上,让这股反对变法的力量,全部发泄在“工具人”商鞅身上,把所有恶名都让“工具人”商鞅,去背负。
只有这样,这股力量才会发泄出去了,反对变法的势头就没有之前那么猛,正好可以缓一缓,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让这些跳梁小丑们都暴漏出来,然后一举荡平,这些变法的阻碍力量,为新法继续在秦国实施铺平道路。
在这个时间点称王,就是让群臣进行站队,让列国重新认识秦国。
为什么要拖上几年,才称王。
继位之初,人心不稳,嬴驷要拉拢老世族集团支持,商鞅的变法触及了老世族的利益。秦孝公活着的时候,老世族们奈何不了商鞅,现在秦孝公死了,老世族们肯定拿商鞅开刀。
死一个商鞅,换来老世族的人心,这笔买卖很划算。
商鞅杀了,老世族拉拢了,但是底线就是谁都不能动摇变法,谁动杀谁。
这几年过去,连老世族们自己也都迷茫了,
到底恨的是变法,还是恨的是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