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360 年,年仅22 岁的嬴渠梁,身着华丽的王袍,端坐在秦国宫殿的龙椅之上,目光如炬,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睿智。
大殿之外,周显王派遣的使臣正缓缓步入,他手持一柄镶嵌着宝石的精美玉盘,盘中静静地躺着一块色泽鲜亮、香气扑鼻的祭肉。这块祭肉,不仅代表着周王室对秦国的认可与尊重,更象征着秦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与荣耀。
随着使臣步入大殿,整个宫殿瞬间安静下来,只听得见使臣沉稳的脚步声和嬴渠梁的心跳声交织在一起。使臣恭敬地走到大殿中央,双手将玉盘高高举起,那祭肉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显得格外神圣。
嬴渠梁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块祭肉上,他的眼神中既有激动,又有自豪。他缓缓起身,走下龙椅,步伐稳健而庄重。他接过使臣手中的玉盘,那一刻,他的双手似乎能感受到周王室对秦国的期许与信任,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将秦国建设成强国的决心。
他轻轻地将祭肉放在身旁的案几上,目光再次扫视整个大殿,仿佛在向在场的每一个人传递着一种坚定与自信。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寡人定不负周王室的厚望,必将带领秦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掌声与欢呼声,这一刻,嬴渠梁与秦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待使臣退下,嬴渠梁独自回到书房,还未坐定,便有侍卫通报:“君上,卫鞅求见。”嬴渠梁眼中一亮,忙道:“快请。”
卫鞅大步迈入,行礼后,嬴渠梁抬手示意他起身,迫不及待地问道:“卫鞅,你今日前来,可是变法之事有了新进展?”
卫鞅微微皱眉,忧心忡忡地说:“君上,今日周王赐肉,此乃秦国之幸,却也暗藏波澜。臣听闻,魏国对此已颇多微词,其国内不少大臣在朝堂上公然议论,称秦国不过是得了周王一点甜头,实则根基尚浅,不足为惧。”
嬴渠梁一听,猛地一拍桌案,站起身来,怒喝道:“哼,魏国向来自恃强大,对我秦国多有打压之心。他们既如此小瞧秦国,朕便要让他们瞧瞧,秦国崛起之势已不可阻挡。卫鞅,你所谋划的变法,如今筹备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