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谋士公孙鞅补充道:“我军还需安排一支预备队,由两千精锐组成,隐蔽在战场附近,随时待命,一旦战局有变,立即投入战斗,填补防线漏洞或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负责预备队的将领白起点头应道:“末将明白,定当枕戈待旦,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
战鼓擂动,烽火连天,西山之地刹那间杀声四起,韩国军队依仗着一贯的勇猛作风和人数上的优势,如汹涌潮水般扑向秦军,妄图在短时间内将其击溃,立下赫赫战功。韩军队前,一员虎背熊腰的大将韩猛赤膊上阵,挥舞着长刀,声嘶力竭地呼喊:“儿郎们,今日踏平秦军,荣华富贵、建功立业就在此时!给我杀光这些秦蛮子,回去人人有赏!”喊罢,一马当先,冲锋在前,身后士卒如蝗虫过境,漫山遍野席卷而来。这些韩军士兵,个个眼神中透着凶狠与贪婪,他们身着简陋却实用的皮甲,手中紧握各式兵器,有的大刀已经缺口累累,却依旧挥舞得虎虎生风,显然是久经沙场。
然而,秦国军队在嬴渠梁的运筹帷幄与赢虔的果敢指挥下,宛如出山猛虎,展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斗力与协同作战能力。他们巧妙利用西山的复杂地形,设下重重埋伏,诱敌深入。
赢虔深谙韩军虽来势汹汹,但西山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而施展声东击西的妙计。他召集麾下得力战将,压低声音,神色冷峻地吩咐:“你等速率部众奔赴东边山谷,多树旗帜,擂鼓呐喊,声势造得越大越好,定要将韩军主力引开。”
众将领命而去,马蹄扬尘,瞬间消失在山谷拐角。
这边秦军主力则在赢虔的带领下,偃旗息鼓,借着山林掩护,悄然向西山腹地潜行。不多时,东边山谷杀声震耳欲聋,旗帜蔽日,韩军果然中计,纷纷调兵遣将,向东驰援。秦国主力瞅准时机,如鬼魅般突袭西山。
在一处山坳激战正酣,一小队秦军被韩军优势兵力围困,形势岌岌可危。队中一名年轻士兵黑夫,眼神中透着决绝与渴望,大声喊道:“兄弟们,咱们都是穷苦出身,新法给了咱改变命运的机会,要是能立下军功,往后家里人就能过上好日子,咱可不能怂!”
旁边的老兵惊弓喘着粗气,应和道:“对,拼了!就算死,也能拉几个韩军垫背,不能丢了咱秦军的脸!”
说罢,众人咬紧牙关,以一当十,硬是在韩军阵中撕开一道口子,与援军会合。
秦军还采用新战术,分兵合击,如灵动游蛇,从侧翼、后方包抄韩军;迂回包抄,切断韩军补给与退路。韩军顿时阵脚大乱,陷入绝境,被分割包围,首尾不能相顾,只能在秦军的凌厉攻势下做困兽之斗。在赢虔的指挥下,秦军士气如虹,作战勇猛无畏,以摧枯拉朽之势,最终成功击败了韩国军队。
战场上,血腥弥漫,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土地被鲜血浸透,变得泥泞不堪。韩军士兵的惨叫、秦军将士的怒吼交织在一起,震得山谷瑟瑟发抖。有的韩军士兵被箭雨射中,痛苦地倒在地上,挣扎着、呼喊着,却无力回天;有的秦军战士虽身负重伤,仍紧紧握着兵器,与敌人拼死一搏,眼神中透着坚毅与不屈。
韩军将士们渐渐被秦军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所震慑。他们看到,秦军士卒哪怕身中数箭,依旧狂吼着向前冲锋,利刃挥舞间,血花四溅。韩军中有士兵惊恐地大喊:“这些秦国人莫不是疯了?怎地如此不怕死!”韩猛也面露惧色,心中暗忖:“以往交战从未见过这般凶悍的,以往交战从未见过这般凶悍的打法,秦军这是吃了什么猛药?”
嬴渠梁,深知商鞅变法带来的军事红利,如军队组织架构严谨有序,层级分明,指挥系统高效畅通;士兵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个人武技与团队协作相得益彰;兵器装备精良先进,材质优良、工艺精湛,为战场厮杀提供坚实保障。当看到秦军以整齐划一的队列、迅猛无畏的攻势冲向韩军时,他心中暗自欣慰,深知变法之路虽崎岖,却已初显成效。
经一番惨烈厮杀,秦国军队最终在西山之战中大获全胜,击败韩国军队……
这场胜利意义非凡,不仅巩固了秦国的东部地区,更向天下展示了,秦国变法带来的军事力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