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邀请署名

李晓峰赶忙将稿子递了过去。白远山接过稿子,找了一旁的石凳坐下,戴上老花镜,开始仔细阅读。

白远山阅读的速度不快,每一个段落,每一个数据,他都看得极为认真。他时而用手轻轻摩挲下巴,时而微微摇头,似乎在思考着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随着阅读的推进,白远山的表情也逐渐丰富起来。当看到李晓峰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精准把握时,他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当读到李晓峰提出的创新性应对策略时,他的眼神中更是充满了赞赏。

“小李啊,你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啊。”白远山读完后,放下稿子,看着李晓峰说道,“你对这个课题下了不少功夫啊,很多观点都很有深度,而且也结合了当下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应对策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白老,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指点。”李晓峰谦虚地说道。

“嗯,年轻人有这份谦虚的态度很难得。”白远山点了点头,“不过,也不要过于谦虚,要对自己有信心。这篇文章虽然还有一些可以完善的地方,但整体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接下来,白远山和宋哲、李晓峰就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内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白远山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晓峰啊,你这里提到的关于经济全球化中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想法很不错,但还可以再深入一些,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会更有说服力。”白远山缓缓说道,声音沉稳而有力。

李晓峰认真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下来,他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学术殿堂的大门。

“白老,您说得对,我当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全。”

宋哲也在一旁补充道:“还有这部分关于国际贸易规则的应对措施,应该更多地关注新兴经济体的作用和影响。”

讨论的氛围热烈而融洽,白远山和宋哲的每一句话都如同明灯,照亮了李晓峰前进的道路。

他们不仅指出了文章中的不足之处,还为李晓峰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