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仿佛随时都会爆发。
“陛下……”二虎壮着胆子开口,“如今之计,当务之急是……”
“是何人?!” 朱元璋猛地转过身,眼神如刀般锋利,直刺二虎,“是谁走漏了消息?!”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镇定自己,压抑住心中的愤怒与焦虑。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仿佛浮现出幽州城的城墙、箭楼和守军的分布。
眼中复杂的情感被一层薄冰所覆盖,只剩下冷峻的理智。
“幽州城,徐达的十万精兵,应当足以抵挡一阵。”朱元璋心中默念,但旋即,他意识到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
鞑靼来势汹汹,必然是有备而来,他们的骑兵速度之快,令人生畏。
而幽州城虽然坚固,但若遭受到长时间的围攻,粮草必然不足,城墙也会逐渐被削弱。
他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如炬地盯着二虎,“锦衣卫的探子已经布置好了吗?我们需要确切的情报,鞑靼的兵力、动向,甚至他们内部的矛盾,都要一清二楚。”
二虎仿佛被朱元璋的目光刺穿,他连忙点头,“禀陛下,锦衣卫的探子已经遍布边关,正在全力搜集情报。一旦有消息,臣立即禀报。”
朱元璋点了点头,却没有给予过多的回应。
他转过身,重新走回龙椅,坐下后双拳紧握,指节再次泛白。
他深知,幽州城的安危不仅关系到北方门户,更关乎着大明的命运。
“徐达,你肩上的责任重大。”朱元璋的心中响起这句话,仿佛是对远方将领的无声嘱托。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御笔,笔尖在空白的圣旨上留下了一道清晰的墨痕。
“传旨,调集北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兵马,速援幽州!”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能穿透时空,传达到每一个角落。
二虎急忙应声,“遵旨!”他转身准备离开,却听朱元璋再次开口,“还有,命徐达临危受命,务必守住幽州,不得有误!”
二虎的脚步一顿,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压力。
他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快步走出了大殿。
朱元璋望着二虎离去的背影,幽州城的命运,就在这一道圣旨中,悬而未决。
他慢慢站起身,向殿外走去,每一步都沉稳而有力。
大殿外,天色已暗,寒风凛冽,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朱元璋的”
他走出大殿,迎着寒风,大步向前走去。
夜色中,他的身影坚定而伟岸,仿佛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岳,守护着大明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