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1. **封侯数量众多**

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汉高祖先后分封了146位列侯。这种规模的分封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反映了刘邦对功臣集团的重视。

2. **封地分布广泛**

功臣的封地分布在全国各地,既有富庶地区,也有边远地带,目的是让功臣既能享受封地的利益,但又不至于形成地方割据。

3. **分封的依据**

刘邦分封功臣主要依据他们在反秦战争、楚汉争霸中的功绩,以及对刘邦个人的忠诚度。

---

### **主要功臣与他们的命运**

#### **萧何:功臣之首**

萧何是刘邦的老部下,为刘邦起兵反秦提供了巨大支持。他在反秦战争中负责后勤保障,确保了大军的粮草供应。在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稳定了后方的政局。

刘邦建立汉朝后,封萧何为相国,并赐爵为“酂侯”。然而,萧何虽然功高,但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始终低调行事,避免了因功高震主而被清算,得以善终。

---

#### **韩信:兵仙的悲剧**

韩信是汉初最重要的军事统帅,刘邦赞誉他“国士无双”。韩信先后在井陉之战、垓下之战等着名战役中击败项羽的主力,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决定性战功。然而,韩信因功高震主,又不善于自保,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诛杀。

韩信的悲剧结局成为汉初功臣命运的典型案例,司马迁在年表中对韩信充满同情,认为他“功盖天下而不得善终”,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 **彭越与英布:异姓王的覆灭**

彭越与英布是楚汉战争中的重要将领,他们分别被封为梁王和淮南王。然而,与韩信一样,他们的功劳使刘邦对其心生猜忌。彭越因被诬陷谋反而被处死,英布则因反叛被刘邦亲自讨伐并击败。

异姓诸侯王的灭亡反映了刘邦对功臣集团的高度警惕,也标志着汉初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转变。

---

#### **张良:功成身退的智者**

张良是汉初着名的谋士,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他在楚汉争霸中取得胜利。张良功成后主动辞官,过着隐逸的生活,避免了与刘邦政权之间的矛盾。司马迁在年表中特别赞扬张良的智慧,认为他“功高而不自矜”,是功臣中少有的善终者。

小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