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字长叔,洛阳人。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和儒家经典。因文章辞令出众,20岁时便被汉文帝提拔为博士,成为汉初政坛的一颗新星。

- **汉初的政治背景**

贾谊生活的汉初,汉高祖刘邦刚刚建立汉朝,国家百废待兴,政治制度尚未完善。贾谊的改革主张,正是针对这一背景提出的。

---

#### **2. 改革主张与遭遇贬谪**

贾谊在汉文帝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建议,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然而,由于过于年轻和锐意进取,他的主张触动了老臣集团的利益,最终被排挤出中央政坛。

- **改革思想:强国之道**

贾谊提出的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强化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权力;

-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 加强边防建设,防范匈奴入侵。

这些主张虽然切中要害,但因其触及既得利益者而未被全面采纳。

- **遭遇贬谪:长沙王太傅**

在朝中老臣的排挤下,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远离中央权力核心。在长沙任职期间,他虽身居小职,却依然心系国家,写下了大量政论文章。

---

#### **3. 年轻早逝与未竟理想**

贾谊在长沙任职两年后被召回中央,但不久再次遭到排挤。他晚年因积郁成疾,年仅33岁便英年早逝。

小主,

- **《过秦论》与历史反思**

贾谊在长沙期间写下了着名的《过秦论》,深刻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他认为,秦朝之所以迅速灭亡,是因为过度专制和暴政,未能得到百姓的支持。这篇文章成为后世反思专制政治的重要参考。

- **贾谊之死的意义**

贾谊的早逝是汉初政治的一大损失。他的改革主张虽未能付诸实践,但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

### **四、屈原与贾谊的对比**

---

#### **1. 相似之处**

- **忠诚与忧国情怀**

屈原和贾谊都对国家充满忠诚,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先。他们的建议都旨在振兴国家,造福百姓。

- **直言敢谏与遭遇排挤**

两人都因直言敢谏而得罪权贵,最终被排挤出权力核心。屈原被流放湘水,贾谊则被贬为长沙王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