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一天,微风轻拂着古色古香的街道,沈墨手捧着一本泛黄的书籍,步履轻盈地走进了一家热闹非凡的绣坊。绣坊里五颜六色的丝线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此时,苏浅正坐在窗前,专心致志地刺绣,她那纤细的手指灵活地穿梭于绸缎之间,针脚细密而整齐。听到脚步声渐近,苏浅抬起头来,看到了面带微笑的沈墨。
沈墨走到苏浅面前,微微躬身行礼后说道:“姑娘,近日在下读到一首绝妙好诗,细细品味之后,觉得它与姑娘所绣之精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而特来念与姑娘一听。”
小主,
苏浅轻轻颔首,表示应允。只见沈墨清了清嗓子,用他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缓缓念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随着沈墨的吟诵之声落下,整个绣坊似乎都安静下来,唯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声。苏浅静静地聆听着,她那双美丽的眼眸中忽然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待沈墨话音刚落,苏浅若有所思地开口道:“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寂与思念之情,想必是诗人身处异乡,对着清冷月色抒发心中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牵挂吧。”
沈墨听后,不禁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正是如此啊,姑娘果然聪慧过人,能洞悉这诗中的深意。不瞒姑娘,在下离家已有数年之久,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诵读此诗,眼前便会浮现出故乡那轮皎洁的明月以及亲人们熟悉的面容。”说到此处,沈墨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仿佛已经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家乡。
苏浅微微垂下眼帘,沉默了好一阵子后,才轻轻地抬起头来,她那轻柔婉转的声音宛如夜莺的歌声一般响起:“既然如此,那我便精心绣制一幅《寒山寺月夜》送给公子您吧,愿这幅作品能够陪伴着公子一路前行,也衷心祝愿公子可以早日金榜题名、荣登科甲,并且尽早归家与亲人团聚。”
沈墨听到这番话,只觉得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他满怀感激之情地注视着眼前这位温婉可人的女子,诚挚地道谢道:“多谢姑娘对在下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福,这份心意沈某定会铭记于心。”
数日之后,苏浅终于完成了这件精美的绣品,并亲手将它交予沈墨。当沈墨缓缓展开这幅《寒山寺月夜》时,不禁被其精湛的绣工所震撼。只见那洁白如雪的绸缎之上,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于夜空之中,洒下如水般柔和的清辉;远处的寒山寺静静地矗立在山脚下,显得庄严肃穆;而那悠扬的钟声似乎正穿越时空,透过这薄薄的绸缎传递出来,让观赏之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
沈墨凝视着这幅绣品,久久不愿移开目光,他的眼眸深处闪烁着感动的泪光。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就到了科举考试的日子。这天清晨,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沈墨小心翼翼地将苏浅赠送的绣品收入行囊之中,然后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朝着考场走去。与此同时,留在绣坊中的苏浅则双手合十,默默地为沈墨虔诚祈祷,期盼他能够一切顺利、马到成功。
数月之后,阳光明媚的一天,沈墨终于结束了高中之旅,满怀欣喜地回到了家乡。他迫不及待地朝着熟悉的绣坊走去,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当他踏入绣坊的那一刻,目光瞬间被那个美丽而温柔的身影所吸引。正是苏浅,她正专心致志地刺绣着一幅精美的作品,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沈墨快步走向苏浅,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之情。他轻声呼唤道:“浅姑娘!”听到声音的苏浅抬起头来,看到眼前意气风发的沈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甜美的笑容,但那笑容之中,却似乎隐隐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舍。
沈墨兴奋地对苏浅说道:“浅姑娘,我考中了!这次能够金榜题名,多亏了你送给我的那些绣品啊!它们就像是有神奇的魔力一般,让我在考场上文思泉涌、如有神助!”说罢,他还情不自禁地握起拳头挥舞了一下,以表达内心的欢喜。
苏浅听了这番话,心里也为沈墨感到高兴,但同时又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离愁别绪。她轻轻放下手中的针线,站起身来,微笑着回应道:“恭喜公子得偿所愿,此去必定前程似锦。只可惜……公子今后就要远行求学了,这小小的巷子恐怕以后很难再见到您了。”说到最后,她的声音略微有些低沉。